实验室医生的少儿科普梦
参加《血液的秘密》的小学员在做血型鉴定实验。谢楠/摄
昆明市西山区春苑小学7岁的李梦婷制作的静脉血管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型抗体。曹霞/摄
曹霞与小学员一起讨论实验方案。谢楠/摄
在6月22日结束的“2018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上,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技教育处副主任、中心实验室负责人曹霞教授的作品《铁血军队白细胞》获得了三等奖。这是一个全部用视频来表现的科普作品,“之所以选择全部用视频来表现,是因为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免疫细胞在身体里的作用会非常抽象,视频有助于公众或者非医学人士理解。”
大赛前十名获奖作品中,有两个题目是健康类的:一个是医生讲食盐与血压的关系,另一个是护士讲自动体外除颤仪。曹霞的作品主要是讲授机体的抵抗力,“这个跟一般临床的题目不太一样,因为临床可能谈到某个疾病,大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会觉得形象、能感受到,但是说到身体的抵抗力,很多人是理解不了的,包括我们在对医学生讲课的时候,他们也觉得免疫学是非常抽象难学的部分。所以我觉得比较自豪的是,我能够把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免疫学机制,用这种生动、有趣、形象的视频把它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作品的亮点吧。”
曹霞认为,做健康类科普,最重要的是保证科学性。“我和我的同事们之所以进入到科普的队伍中,是因为现在有一些媒体对医学知识的报道给公众造成较大的误导,比如伪名医、伪大师在网络上讲一些误导公众的言论,让我们觉得我们学医的人应该站出来了。虽然作为医务工作者,大家工作繁忙,但是再辛苦也应该把科学的健康知识普及给公众。我自己在做这个科普作品的时候,对于每一句话、每一个视频,都是非常严谨地查证,也将最新的一些研究动态考虑进去”。
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只是曹霞日常科普工作的一小部分,她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其实集中在工作之余的一个针对少儿的科普项目——“Key Lab(中心实验室)亲子共学”科学体验活动上。
关注少儿科普领域
每次都陪女儿报名参加Key Lab活动的小鱼爸爸薛良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幼年阶段的见识和接触到的资讯往往决定了他们将来发展的高度。“所以,当我看到Key Lab实验室推出的系列双语科学活动时,真的觉得我们大云南也有大手笔。在一个真正高端的实验室里,由一流专家带领小朋友来一场认真的实验,真的是太酷了”。
课程一场更比一场精彩,特别是细菌培养课程,需要两周时间,孩子们经过等待,等到了他们培养的细菌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结果。“小鱼的培养皿被真菌感染了,从显微境里看到的细菌的世界色彩斑斓,这一画面,此前总是从医院的化验单里看到,心情当然是不好的,而孩子们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细菌,如果我小时候有机会这样接触细菌的世界,也许人生的选择都会有所不同。”薛良感慨道。
关注少儿科普这个领域,是因为曹霞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让她深深感受到医学健康方面的科普在我国还很欠缺:“首先,我在与各种非医学专业的人交流中发现,即便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大家的医学常识实际都非常缺乏;其次,在医院里工作,我感受到医患关系不和谐很多是因为患者不能理解他所患的疾病,如果大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对疾病有客观的态度和看法,那么对医患关系的顺畅沟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通过给一些患者做科普,我发现一些‘常识’已经固化在他们的头脑中,比如,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类药物是不起作用的,但很多人家里都会常备抗生素防治感冒,很多患者也自觉一些错误观念很难改变,而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一张张白纸,有人正确地引导他们,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Key Lab”是曹霞所在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的英文名称,也是开展这个少儿科普活动的实验室的名称。“我们的第一次活动是在去年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云南省细胞生物学会举办的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期间举行的,主题是‘奇妙的微生物’‘神奇的低温世界’‘神奇的基因技术’。我们向公众开放了3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平台,当时大概40个家长和孩子进入我们的实验室观看了一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现象,家长和孩子的反响非常好。当时经过媒体报道和家长们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让我感到这是一件非常有社会需求的事,促使我们后来开展了一系列的‘Key Lab’活动”。
8年前,刚满18岁的钟仙虹就开始为“美丽创业”做准备,如今,她的蓝孔雀养殖园已有3万多只孔雀,年产值达到700多万元。
张廷江是一名常年旅居老挝的华商,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在老挝已经拥有一家大规模的红木工厂。但现在最让他操心的不是如何扩大生意,而是怎样把学校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