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2018-09-13 09:28:52

  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 98岁仍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奔波

  走进许渊冲的家,没想到作为“一代宗师”的他,居住在一间面积只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客厅地板还是30年前的水泥地。

  30多年间,他就是在这样的一间陋室,翻译出了120多本享誉中外的中、英文著作。作为享誉中外的翻译家,他师从钱钟书、闻一多、冯友兰、吴宓等学术大家,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2014年,许渊冲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如今,已经98岁高龄的许渊冲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时。“我要活到100岁,把莎翁全集翻译完。”许渊冲择一事、终一生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

  北大畅春园一栋不起眼的老房子,须发皆白的许渊冲正在看书。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既是他的卧室,也是他的书房。他翻译的著作被摆放在客厅的书架上,《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托夫》等,还有他用英文、法文翻译的《诗经》《楚辞》《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许渊冲说,自己的作息现在非常不规律,累了就睡,醒了就翻译。夜深人静时,分外清醒,他就会工作到凌晨三四时,但一旦睡下,有时又会睡到上午11时才起来。

  天天熬夜,搜肠刮肚,是否觉得辛苦,许渊冲哈哈大笑。“怎么会辛苦?翻译是和作者的灵魂交流,有时突然灵光闪现,涌现出一个好词来,浑身每个毛孔都感到舒畅。这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很兴奋,不会闷,也不辛苦。”

  如今98岁的许渊冲像一个老顽童,喜欢吃甜食,尤其爱喝冰糖雪梨饮料。采访期间,许渊冲好几次拿起桌子上的冰糖雪梨饮料,用吸管咕咚咕咚大口喝。保姆小芳赶紧提醒他,“医生说你要少吃甜食”,许渊冲哈哈一笑:“我在饮食上就这点爱好了,戒了还有什么乐趣?”

  我不比杨振宁差

  许渊冲说,自己走上翻译的道路,与表叔熊适逸有很大关系,熊适逸也是大翻译家。他边说边拿出熊适逸与梅兰芳在美国的合照给记者看。从小,父母就告诉他,要做一个像表叔那样的大学问家。当时,熊适逸有个女儿叫做熊德兰,比许渊冲小两岁,熊适逸想把女儿介绍给许渊冲。但当时正在牛津大学读书的熊德兰看不上许渊冲。许渊冲笑着说,这件事情更加激励他奋发图强,“后来,我发展得越来越好。”

  1939年是许渊冲翻译生涯的开始。许渊冲说,当时在西南联大时,有个叫周颜玉的漂亮姑娘。许渊冲和她邻桌。1939年7月12日,他将林徽因的《别丢掉》、徐志摩的《偶然》两首译诗及一封英文信投进了女生宿舍信箱。但无奈周颜玉已经订婚,他只能作罢。50年后,当许渊冲获得国际大奖的消息传出后,这位远在台湾的女同学寄来了信。

  早在1942年,他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时,就翻译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英国剧作家约翰·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这本书翻译出来后,还没来得及装订,有个女同学很喜欢,她就把头上绑头发的丝线拿下来装订我的书稿。”

  1957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许渊冲觉得自己不能落后,在外语领域也要搞出名堂。到1958年,他又陆续翻译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小说《哥拉·布勒尼翁》,秦兆阳的《农村散记》。“我当时37岁,当时杨振宁(36岁)得了诺贝尔奖,我当时有5本译作,在翻译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他取得的诺贝尔奖是对等的。”

  “杨振宁新婚我第一个道贺”

  说起自己在西南联大的同学杨振宁,许渊冲打开了话匣子。许渊冲赞叹道:“他是个天才。” 他说:“我记得大一期末考试,两个小时的时间,他只用一个小时就交卷了,还是班上第一。物理和数学考试,他经常考100分。”

  2004年12月,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这对忘年恋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但在当年,杨振宁却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许渊冲表示,当年他坚定地支持杨振宁续弦。许渊冲边说边翻出2003年和2004年自己和杨振宁的合照,“你看,这一张,是我们夫妇和朱光亚夫妇,我们都带着夫人,只有杨振宁是一个人,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许渊冲说,他和杨振宁既是同班同学,也是好友。为了安抚好友,西南联大校友会的同学们经常组织活动。

  2004年,杨振宁与翁帆结婚了,许渊冲听说这个消息后替老同学高兴,他第一个向杨振宁道贺。“像杨振宁这样的天才科学家,他的身边应该有一个人和他琴瑟和鸣。”许渊冲说,杨振宁结婚时,他还专门在北京的全聚德请杨振宁夫妻吃烤鸭。当天,杨振宁非常高兴。许渊冲专门送给杨振宁一首诗,他还专门把这首诗翻译成了英文。

  许渊冲说,直到现在自己的老伴去世了,他才感受到杨振宁当年的那种落寞。“人老了,还是要有个伴啊。”

  “60年过去了,还没人超越我”

  许渊冲将自己的人生总结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传风骚,二十一世纪攀顶峰”。

  1987年,许渊冲英译《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钱钟书的评价是,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1994年,他的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顾毓琇先生赞扬此书为“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更让许渊冲颇为自豪的是,他的译文国外很认可。1999年,他的中译法《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法国出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

  “自豪使人进步,自卑使人退步”——许渊冲家里高挂着这样的条幅。“我们要有点外国人的那股狂劲。我的翻译最好,为什么要扭扭捏捏。”许渊冲爽朗大笑着说。

  许渊冲的“狂”劲也体现在他的名片上。名片上写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说,他就是有这份自信。“全世界能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法文,再把法文翻译成中文,并且出100多本书,我是第一人,60年过去了,我还是第一人。” 他评点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虽然狂劲十足,但聊天中,许渊冲时刻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忧虑的是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在他看来,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关键是翻译,翻译正确,打破文化隔阂,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真正好的东西。

  一辈子不服输的“战士”

  许渊冲有个外号叫“许大炮”,有什么说什么,口无遮拦,这也让他和不少翻译界的同行都发生过“战争”。40年过去了,他耿直的个性还是没有改变。

  他告诉记者,翻译家王佐良是第一个反对他的人。两个人最早的分歧因瓦雷里的诗《风灵》是直译还是意译而起。王佐良批评他的翻译是“鸳鸯蝴蝶派”。王佐良当时是《中国翻译》的编委,他对编辑说,“如果以后再登许的文章,就不要登我的。”

1 2 共2页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高原公交人讲述高寒...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如懿传》:一个悲情女子的命运挽歌

    没有《延禧攻略》的宣泄式体验,只有令人心伤的生活百态。当静下心来细细“品茗”,才会发现,这世界其实难有《延禧攻略》里魏璎珞一路高歌猛进的顺风顺水,更多的是《如懿传》里如懿处处隐忍、步步退让却难以遂愿的逆水行舟,在婚姻中的无奈和生存的举步维艰才是人生常态。

  • 56岁了,阿汤哥还是这么拼

    好莱坞动作巨制《碟中谍6:全面瓦解》为暑期档完美收官。汤姆·克鲁斯在影片中亲自完成了高空跳伞、直升机追逐、机车穿越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戏码,令人手心冒汗的同时也不禁感慨:56岁了,阿汤哥还是这么拼!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余国春:“中国制造”见证改革开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度影响了世界。被称为“国货大王”的香港裕华国产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春日前接受采访,回顾了自己和国货事业一起见证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

  • 倪孟晓:我在尼日利亚办农场

    “大家都说,到了非洲,和国内就没办法接轨了。哈哈。我在尼日利亚工作生活了15年,事业重心在这边,也习惯了这边的生活,而且,我对这个国家很感恩。我会继续在这边呆下去。”刚在北京参加完中国侨联的十代会,倪孟晓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尼日利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