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祝勇:无法想象不写文字的生活

2018-09-25 13:54:08

  这样的难并没有吓退他,反而激发了他创作的冲动。如同他以往所有的书写,他关注的永远是生命的状态:“风景之外,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让大家看到——人,他们才是新疆的灵魂,是最朴素最动人的力量。这里的人们生活自带光泽:他们热爱家园又追求梦想,延续传统又拥抱现代文明,还有多民族和谐共居造就出的独特‘新疆味道’,让你在离开很久之后依然魂牵梦绕。”

  从人的出发点开展的走访和考察,使他最终找到了核心的创作思路——用水做整个片子的主要符号。“新疆是亚欧大陆上距离大海最远的地方,但新疆并不缺水,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因为有水的滋润,沙漠戈壁里有绿洲;天山顶上的万年冰川,是巨大的立体水库,冰川融水化成伊犁河、塔里木河……吐鲁番的坎儿井;阿尔泰的大雪,固体的水。传承融合,新疆的艺术,是水化育的;新疆人的性格奔腾如江河,透明似湖水;新疆的文化,就像滔滔大河。”

  近两年的时间,寒来暑往,摄制组大约20人,总行程超过15万公里。在海拔负154米的吐鲁番盆地和海拔超过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之间穿梭,在凛冽的北疆严寒和恐怖的南疆毒热的轮番折磨之间奔走。在鄯善拍摄沙漠,温度超过了50摄氏度(地表温度已接近80摄氏度);在阿勒泰拍摄雪,连航拍器都冻得不能工作,有摄影师甚至患上了雪盲症。“克服了很多困难,不容易。我给这个片子打七分吧,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他淡淡地说,“还有一部同名的纪录电影准备上映,我还在改,想把故事弄得更紧凑些。”

  问起他在文字和影像两种语言间的转换,他答:“不会感到混乱。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转换会给人带来新鲜感,带来创作的激情,汲取新的营养。不然我可能会陷入一种习惯性的重复中。在两种不同形式中游走能使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同时他们也是相通的,有关联的。写历史散文,与历史纪录片其实只一墙之隔,十分接近,很容易彼此转换。像《天山脚下》这样的现代题材的挑战要大一点,但你用文学的方式去创作它,它们就又是相通的。”

  2017年6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了一个影视机构——影视研究所,它是故宫研究院若干研究所的一个。“这个机构,主要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创作,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整体规划,主导故宫题材的影视创作。这个研究所目前是由我负责,不只是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都在考虑之列。故宫的文化需要更多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讲起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规划清晰,“从《故宫》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关于故宫的纪录片差不多部部‘火’。后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单霁翔院长说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要用影视把紫禁城六百年的历史进行回溯、反思、传播。目前,关于六百周年的大电影、电视剧、话剧都在推进中……”

  他在研究所院里的那间办公室很小,单是摆了书柜和书桌,就显得十分拥挤了。在屋里与他站着谈话,随着他的思绪在天山脚下和天子脚下穿越,倒忘记了身处场所的狭小。

  心里心外

  今年,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三部曲”之后,他又推出一部《故宫的古物之美》,用文字建造了一座“纸上博物馆”,涉及了18类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祝勇故宫系列”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到年底可出6种,到后年紫禁城600年可出齐20种。

  近一段时间,新书推广,纪录片的播出,影视研究院紧锣密鼓的工作都让他的节奏忙碌。而写作和阅读两件事却从没有因忙碌而间断。

  如果在北京,他的写作在早晨,没有特别的事儿,雷打不动地坚持。而要去外地,他也会抽一切时间写。就是在飞机延误的机场,拿出笔记本,他就能进入到自己的文字世界。

  而阅读则更是随时随地了。虽然有时也会拿手机阅读,但在他看,什么都不能代替纸上阅读,因为从书里面获得的是系统的知识和对这个世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看法,是碎片化的网络渠道多不能提供的。

  “你问我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更热爱文字。在我看来,文字的世界是那么神奇,文字的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世界。我对文学无比忠诚,从来也没有抛弃过它,也非常享受写作的快乐。那你说我去做个商人,或者做个大官,有很多钱,有很大权力,但生活里没有写作,这对我完全无法想象,尤其我还工作在故宫。所以给我再多选择,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职业,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很幸福。”

  他对目前生活的满足感,在他的文字里到处可见:“写作者的世界里没有红毯、欢呼、掌声,甚至没有任何与虚荣有关的东西。写作者所依赖的只有寂寞而诚实的劳动,工具只是一支笔,或者一台电脑,但他的世界无限广大。”

  “花开花落、燕去燕来,我的生命,和宫殿的寒暑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历史书写者的幸福。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都不存在了,所幸,我能守着一个紫禁城,它带给我无限的表达冲动,也给我无限的灵感。

  “在故宫上班,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守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里,读《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版)。

  “假如是在春天,我离开研究院时,锁上古旧木门,然后沿着红墙,从英华殿、寿安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的西墙外,一路北走。还没走到武英殿和西华门,在慈宁花园和武英殿之间、原来属于内务府的那片空场上,向东望去,就会看见三大殿侧面、金色的戗脊上,夕阳的余晖无比明亮。我想很少有人会在这样的时刻、从这样的角度去看三大殿,心里会升起无限的幸福感。

  “许多来故宫的游客或许不曾注意,故宫最动人的时候,是百花盛开。在这古老的院落里,春天,无疑是一场盛大的节日。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时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浪,漫过紫禁城的。其中,宁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

  今年五月,吴昌硕书画篆刻展在故宫文华殿开展。文华殿在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殿后是著名的藏书楼——文渊阁。他的新书《跟着吴昌硕去赏花》读者见面会也在此间举行。这,是文华殿六百年来的第一次读者见面会。而他却说:“在故宫这所大学校里,我只是一个永远都毕不了业的小学生而已……”

  秋半的故宫下午,阳光薄而亮地照着,飞鸟掠空而过,没入到那动辄几百岁的古树中去。这座建筑依照它当年设计的初衷吸收着日月精华,并不去管在其中的过客是纵论天下的帝王,还是伤春悲秋的臣子,抑或是正在这里谈论着它的我们……有一瞬间,风动树动,心神像被摄收住。想起他写在《故宫的古物之美》序言中的句子:“600年的宫殿,7000年的文明,一个人走进去,就像一粒沙,被吹进沙漠,立刻不见了踪影,故宫让我们收敛起年轻时的狂妄,认真的注视和倾听。”(周晓华)

1 2 共2页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五·“口岸金花”讲述...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只为自由故,奥斯瓦尔多放弃足球去搞摇滚音乐

    前意大利国脚奥斯瓦尔多过着一种任性的生活。为了更多自由,他放弃了足球生涯而去从事摇滚乐。他不愿过得太辛苦,“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回家会做150个俯卧撑,我却喜欢去烤肉。”

  • 伍兹苦熬5年收获高尔夫美巡赛个人第80冠

    42岁的美国名将“老虎”伍兹蛰伏多年后,在本轮打出71杆高于标准杆1杆,总成绩269杆低于标准杆11杆,拿下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80个美巡赛冠军。为了这个冠军,“老虎”苦等1876天。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石:生逢伟大时代 勇攀更多高峰

    1984年创办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石,就是这些企业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不仅映射出40来中国企业家走过的历程,更反映出众多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踏着时代步伐走向成熟。

  • 爱红妆 更恋稻香——吉林两位返乡女大学生的“稻梦空间”

    4年前穿梭在上海写字楼里、操着流利英语“谈笑有鸿儒”的蔡雪没想到,27岁的自己会在家乡吉林省舒兰市的田埂旁察看水稻长势、计算收购价格,盘算着如何把最好的大米卖到远方。她的“领地”,是耕种着187公顷优质水稻的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