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扬勾得惟妙惟肖,一针一线绣出十里春风,这是一根穿越了半个世纪的绣花针的故事。
在一个十来平米的小工作室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端正着身子,戴着老花眼镜,食指拇指捏着针,先下再上,将线往脑后一扬,动作柔中带刚,飞针走线,毫不拖沓。这位老人正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绣技艺的传承人赵亦军。
图为赵亦军在工作。 供图
说起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杭绣可谓是源远流长。
杭绣起源于吴越,兴盛于南宋,在南宋宫廷内流传,风格独特、刚柔并济、气势恢宏,有皇家气派。因杭绣主流绣工专为南宋宫廷服务,故称“宫廷杭绣”,是我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刺绣这种慢节奏的技艺与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渐渐脱轨,宫廷杭绣的传承逐渐式微,如今赵亦军成了宫廷杭绣最后的守护者。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招了一个13岁的少年,谁也想象不到,这位看似平平无奇的少年,后来竟成了宫廷杭绣的唯一传承人。
而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今后的时光都将与一根绣花针结下不解之缘。
图为赵亦军。 供图
谈到赵亦军与刺绣的缘起,就不得不从他的家庭开始说起了。赵亦军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小学毕业后家里没办法继续支撑他继续读书了,恰好1960年的时候,杭州市手工业局创办了杭州第一所半工半读的学校——杭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半工半读的性质,加之从小对画画十分感兴趣,这里就成了赵亦军的不二之选。
赵亦军的刺绣生涯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在进入工艺美术学校后,赵亦军便一门心思钻在刺绣上面,后因成绩显著,1963年便被派往苏州刺绣研究所师从著名艺人王祖识学习苏绣。次年以优良的成绩分配至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工艺的创作绣制。
“工作后,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那时的作品和苏绣都大同小异,而具有杭州渊源历史及鲜明地方特色的宫廷杭绣几乎无人问津、濒临失传,我很为此担忧。”在谈及继承宫廷杭绣的初衷时赵亦军这样回忆道。在当时,比起苏绣等其他名绣而言,宫廷杭绣似乎并不受市面大众的欢迎,以至于到了传承艰难的境地。但赵亦军摒弃社会观念,以艺术传承为己任,毅然决然地要将这一传统技法继承下去。
图为赵亦军在认真刺绣。 供图
“1985年的时候,我找到当时的杭绣大师,也就是我的师父——张金发,他知道我的目的后,非常激动,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了我。”赵亦军在回忆起当年学艺的场景时说道。之后他便完整地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成为了宫廷杭绣的继承人。
然而,赵亦军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