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小传
任继周,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11月生,山东平原人,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草业科学开拓者。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1950年起任职于国立兽医学院(后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单位。创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的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农业生态学等4门课程,并先后主编出版同名统编教材。著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等专著14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草原牧草部分。创办《草业学报》、《草业科学》、《国外畜牧学——草原》(现名《草原与草坪》)三种刊物并任首届主编。创建了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一个草原系,中国唯一的草原生态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草业科学博士生导师、首位草业科学领域院士。曾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获奖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等多种奖项和荣誉称号。
1942年,18岁的任继周转学到重庆南开中学,读高二。学校对面是一片草地——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畜牧试验场,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的他经常去看那里的牛和羊。
正是这片草地,让任继周和草结下深深缘分。大学毕业后,他走向中国大西北的广袤草原,追逐少年时代就深深镌刻在心中的梦想,成长为中国第一位草业科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任继周在贵州山区扶贫考察途中。
选 择
1924年11月,任继周出生于山东临城县,父亲任萧亭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参加过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战役。任继周弟兄四个,大哥很早就过继给亲戚家并早逝,二哥任继愈,三哥任继亮,任继周最小。
任继愈是任继周从小最信任和崇拜的人。
因为战乱,任继周小学和中学辗转鲁鄂川渝等地,初二转学到四川江津九中(现为重庆市江津二中)。恰巧那时,任继愈所在的西南联大研究生院,寄托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距江津九中不远,哥哥有时会来看望弟弟。
任继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决定安排任继周去重庆沙坪坝的南开中学读高中二年级。1942年暑期,任继周进入南开中学,他是这所中学培养出的第73位院士。
南开中学一年的学费要花掉任继愈十个月的工资。早一年考上大学,就可以减轻二哥的负担。任继周体谅兄长的难处,一边学习高二课程,一边自学高三课程。高二结束后,任继周如愿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
学什么专业呢?任继愈建议:“我研究哲学有些务虚,你最好选实一点的专业。”任继周少年时身体虚弱,颠沛流离的中小学阶段,又经常吃不饱饭,心中有个让中国人能多吃些肉、改善营养结构的梦想,因此选择了畜牧兽医系。
1948年毕业时,在兰州办学的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兽医学家盛彤笙需要草原专业人才,经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推荐,任继周受聘于国立兽医学院。经学校安排,他毕业后以兽医学院助教的身份,跟随王栋进修两年牧草学。
1950年5月,任继周和妻子李慧敏从南京出发奔赴兰州。这是一次艰难的旅行。当时,从西安到兰州还没通火车,他乘坐学校拉仪器的道奇卡车时常抛锚。这段路足足走了21天。这一路,走土路、睡土炕。到了兰州,任继周夫妇都成了土人。
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国立兽医学院院长盛彤笙精心安顿这对夫妇的生活:带厨房的三间房子,水缸里装满从黄河拉来的水,烧柴码得齐整,窗户纸也都糊上桐油,还专门给他一间16平方米的“牧草研究室”,里面有一张办公桌、一盏煤油灯、一个书架、一个单面试验台,几个玻璃尖顶种子瓶。
盛彤笙爱惜人才。其实,盛彤笙本人就是难得的人才,他在德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攻读兽医学博士,到西北办兽医学院,1955年入选首批中科院学部委员。他的理想是要改善国民营养。
当时,恰逢西北军政委员会组织草原牧区调查队,盛彤笙安排任继周跟随调查队对甘肃草原进行了全面考察,还拿来家里的蔡司相机给他用。
甘南桑科草原、皇城滩大马营草原——这是任继周最早接触的真正的草原。接下来的几年,他跑遍了西北和内蒙古的多种类型草原。
“甘肃太好了,学校的实验室虽然简单,但我有大自然这个大实验室,我一下子被甘肃的草原吸引住了。”任继周在甘肃扎下根来,潜心研究草业科学70余载,并结出累累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