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大漠中的37号雷达测控副站(图)
//www.workercn.cn2013-10-29来源: 中国军网
分享到:更多

    金振昭和姚杏芬吃了一顿战士们做的饭。当初在困难中煎熬的苦涩,都被如今发展的喜悦所替代。

    到达37号的时候,金振昭和姚杏芬对这里的发展充满了惊喜和感慨:干净整洁的营院,崭新的营房,宽敞明亮的楼房几乎让人忘记了这是在沙漠戈壁。房间全部是套间,有客厅有卧室有卫生间有阳台,空调地暖太阳能一应俱全。密封性很好,关上门窗,再大的风沙也入侵不了这现代化的“生活堡垒”。当年他们动手建起来的蔬菜大棚,如今已全部更换为技术先进的温室,还安装了自动卷扬机等先进设备,稍微操点心,就有吃不完的蔬菜和水果。

    1999年,随着国防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大树里与37号之间修起了水泥路。2001年,大树里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所有副站点号的技术干部全部撤回大树里主站,每周下点号维护设备,有任务了才去37号住。再后来,37号兵站的营房设施全部进行了现代化翻修改造。2011年,天宫一号任务发射前,大树里所有测控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副站固定设备全部更换为车载机动设备。如此一来,技术干部平时也不用去点号维护设备,有任务时跟随测控车下点号,当天去当天回,只有夜间任务时才偶然在37号住一夜。

    大树里每天都有到生活区的班车,凡是在生活区有家的干部,也不用再“短分居”。“长分居”的人,也都能到生活区上网,随时与家人沟通。当年点号的种种艰辛和不便,已渐渐在大家的脑海中淡却。

    人员缩编了,但37号副站对今天日益发展的航天测控却越来越重要。“37号现在不仅是大树里的一个窗口,更是整个发射场的窗口。”大树里主站的政委柳文学这样对笔者说。

    如今,驻守37号的只有几名战士,每三个月轮换一次。胡胜龙是现在37号兵站的班长,算是驻守时间相对长一点的人,“这边有口井,泉水分外甘洌,又清净。有些战士喜欢到37号驻守,轮班的时候,都主动要求到37号来。”

    胡胜龙也喜欢37号:“以前没路,来这里很困难。现在路好走了,每次有大型发射任务,这里都有人来采访,还能见到来这儿慰问演出的著名歌星、主持人,发射天宫一号时,中央台的海霞老师来了,当时我们都很激动。”

    胡胜龙今年25岁,他还打算接女朋友来37号看一看这个世外的“大漠桃源”。

    金振昭和姚杏芬跟胡胜龙等几名战士呆了一天,吃了一顿战士们做的饭。当初在困难中煎熬的苦涩,都被如今发展的喜悦所替代。“37号建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5年,以后也许还会存在更长时间。可能人变了,设施设备更先进了,但是,37号这片地方永远不会变。只要我们的火箭还在这里发射,37号就会永远存在下去。”离开37号时,金振昭感慨万千……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