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美丽人生——河南最美地质人】金牌钻探机长刘阳:逐钻而漂27年(图)
//www.workercn.cn2013-11-28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左一为刘阳

    27年,是一段漫长的光阴。怀着对父亲从事地质工作的神秘感,刘阳走出技校,穿上工装,戴上铝盔帽,当了一名钻探工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干就是27年。

    刘阳是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凿井分院钻机机长。2011年在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中,刘阳获得水文水井钻探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金奖获得者,大家都称他为“金牌钻探机长”。

    从郑州出发,经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在鸡公山脚下,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的一群“钻工铁汉”,已经从今年3月份开始坚守到了现在。

    “这是钻探工人们工作的钻机,旁边绿色塔布搭起的简易帐篷,是我们工作之余休息的地方。”刘阳指着正在工作中的钻机说,“这边工程快结束了,只有一座钻塔,刚才你们上山时路过的地方,还有我们两座钻塔。这边都是花岗岩,不好下钻,不过进程还可以,马上就要验收了。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回去休整一段,都好几个月没进家门了。”

    刘阳说,现在的天气干活还是比较舒服的,最怕就是严冬。“要是冬天到钻台上,风特别刺骨。起钻时,泥浆四溅,钻工们瞬间成了‘泥人’。寒风里,泥浆在身上瞬间就能结成冰,又变成了‘冰人’。每次下来,工装脱下来往地上一放,都能立住,大家都开玩笑说叫‘太空服’。”刘阳说,为了安全生产,不能因为天冷,怕溅泥水而躲避退缩,他们每天都这样,在刺骨的寒风中坚持完成施工。

    刘阳可以说是地质世家,父亲、姐姐从事的都是地质工作。刘阳告诉记者,小时候每次父亲从山上找矿回来,他最喜欢听父亲找矿的故事,久而久之,他对干地质工作很是向往。“从技校刚出来,就被分到了钻机上。刚开始有段时间,感觉工作枯燥、活还累,有不想干的念头。后来看到老师傅们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我就想‘自己是专科毕业,怎么也要比他们外行的干得强吧’。于是,在师傅们的教导下,第三个月我就自己带班。当时同样的时间,我一个班打井5米多,别的三个班才打2米多。”刘阳说。

    跟刘阳聊天,很少听到他叫苦。“习惯了。”他说。最让他无奈和焦灼的,是家里有急事打来电话,自己却不能回去。“即使能回去,路程也得个一天两天的,到家了也帮不上忙了。那个时候才会想起这份工作真是苦。”说完这话时,刘阳沉默了,淡淡的忧伤悄然爬上他的面颊。

    了解刘阳的人都知道,他平时话语不多,但干起工作来却是雷厉风行,从不挑肥拣瘦,同事们都称赞他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2008年,在一次施工中,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施工场地低洼,积水从三面流向泥浆坑和循环槽,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埋钻事故。刘阳要求班里人员一边采取措施排水,一边提钻。第二天下午下钻时,由于孔内泥浆稀,孔外泥浆稠,造成喷浆,喷到大伙身上。由于刚下过雨,冷冷的西北风吹在身上,禁不住直打哆嗦。待提完钻后,刘阳和当班的同事都已完全变成了“泥人”。

    从事钻探施工27年的刘阳,在同事眼里,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只要遇到钻探技术上的难题,找到他总有办法帮着解决。但同事们哪里知道,这本“百科全书”其实都是经验的积累。刘阳不但热衷于钻研业务技术,还善于总结经验。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有关资料,学习施工的新工艺、新方法,并结合实际较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地质工作确实很苦,但苦中有乐。刘阳说,每当他们完成一口钻井的时候,或解决了缺水地区人畜用水,或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洁净能源,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陈微娴 郑晓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