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优秀精神探秘(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5-0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优秀精神探秘

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姚丹 实习生 柳姗姗  摄影 杨旸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生产提质、提能、提效动员大会

长客股份虚拟现实中心正在对设计中的新产品进行虚拟实验

  仅用数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用数十年才走完的路,并一举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中国高铁创造的奇迹,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2011年5月7日,刘云山同志考察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时,称赞生产现场的高铁工人:“你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这是对以长客职工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至高评价。

  敢担当、勤学习、争创新、重实干、求精细、勇超越——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追风的速度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物质财富,也精彩解读了同样震惊世界的中国当代工人的优秀品格。

  【奋勇创新篇】

  争创新 攻坚克难,打破核心技术暗战

  中国自决定引进高铁那天起,就对外宣称“以市场换技术”,但实际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

  “在很多关键领域,国外实行技术封锁,很多东西得靠自己去研究、琢磨。”中国北车长客股份一位技术人员,如此介绍外方的核心技术“暗战”:“他们给(中方)的全是制造图纸,连一张三维模型图都没有。也就是说,他只给你设计的结果,没有过程。设计原理和设计来源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资源,他们是不可能转让的。所以我们只是知道了工艺,学会了怎么把现成的零部件装上,但怎么设计的,不知道。”

  以列车网络控制技术为例,作为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监视和控制着车上的所有设备,相当于列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形象点说,有了这个系统,列车便不再只是冰冷、机械的运输工具,而是被赋予了生命与意识的钢铁长龙。可外方只提供编好的网络控制程序,却不透露这个程序到底是怎么编出来的。

  “首先要读懂外方设计师的思想!”面对技术壁垒,不服输的长客人决意自行探索。然而,当研发团队拿到阿尔斯通提供的逻辑图时,大家一下子傻了眼:厚厚一摞图纸,全是意大利文,而攻坚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懂意大利文!

  那就从零起步!身为网络控制系统负责人,常振臣博士带领团队通宵达旦鏖战。大家眼睛盯着图纸,手里捧着外语词典,挨个单词查找,逐条短语翻译,饿了啃块面包,困了灌杯浓茶,硬是在短时间内,把3000多页逻辑图准确无误地翻译了过来。

  与其他硬件不同,软件程序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犹如一个“黑匣子”,探索之路尤为艰难。常振臣便带领大家反复通过试验去解析、验证,8个月后,他们不仅理清了CRH5型动车组的整车控制逻辑关系,而且还发现了其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向阿尔斯通公司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议。

  经过常振臣们持之以恒的努力,2010年,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横空出世;2012年,我国整车列车网络控制技术不仅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而且后来居上,一举登上了该领域的世界制高点!

  列车网络控制技术,只是中国高铁奋发图强,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封锁的一个缩影。“学习外方先进技术的目的,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每一个中国高铁研发人员,从一开始就立下的铮铮誓言。

  不只是核心技术,纵观整个高速列车,在无数细微处,也都凝聚着中国第一代高铁人的创新结晶。比如说——如今,每天有数万旅客从“和谐号”上上下下,但几乎没人会留意到身边乖巧灵活的车门,可就是这个塞拉门,曾一度让长客股份的研发人员伤透脑筋。

  2007年,CRH5型车运营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个别车门“关不上”的现象,而且,哪个车门关不上,并不固定,完全是随机的——门关不上,车哪敢跑?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对此,外商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查明原因,整整两个月,长客股份门系统专家石海明,带领团队成员“长”在了车上。大家兵分几路,分门把守,时时监控,每天熬到凌晨两三点钟,终于破解了谜团——原来,我国部分城市早晚温差过大,车内空调因自动调节温度,遇较大温差时,出风量大,导致车内气压比车外高出150P左右,车门无法执行关门命令。经过重新设计,问题一举解决。

  其实,就只这一个不起眼的车门,其中蕴含的中国创新元素便多了去了。列车到站,车门踏板本该自动伸出展平,可在中国,这个踏板有时却“不太听话”。到底怎么回事儿?石海明们反复查找,这才恍然大悟——车门敏感度极高,哪怕车门前的站台上有一粒石子、一颗花生,都会导致车门误识别,不操作。欧洲的站台一向极干净,而中国客流量大,站台上有时难免会遗留下异物,据此,长客股份又重新改进了门系统。

  “若说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列车车门,当属时速350公里的高寒动车组CRH380B,是我们长客股份自主设计的。”石海明告诉记者,作为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为适用于哈大沿线从零下40摄氏度到40摄氏度的巨大气温变化,增强抗风、沙、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能力,CRH380B型动车组塞拉门的每个结构里的小部件都做了改进,包括门的驱动机构、锁闭装置、外部紧急解锁装置、驱动风缸等,他还发明了杜绝冻门情况发生的集水槽,这个“高寒车塞拉门冷凝水集水槽”已申报国家专利。

  “国外高铁线路短,列车运行时间短,而我国幅员辽阔,运行线路长达几千公里,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反差强烈,高速列车从国外引进后,如不根据中国国情做出创新设计,就水土不服,故障不断。单从这一点上说,‘和谐号’所富含的中国创新元素,就几乎是无处不在。”长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赵明花说。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