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谭志强和他的工友对都是百炼成钢的“大工匠”
//www.workercn.cn2015-08-04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百炼成钢的“大工匠”

  ——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工匠”工作室

  

  由左至右:

  大工匠镗铣工张东亮对镗床进行调试。

  大工匠杨金安在炼钢车间工作。

  大工匠谭志强操作数控机床。 本报记者 刘志奇摄

  落日余晖下的厂房仍然有些闷热,谭志强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回过头又和工友们讨论起来。“这个产品骨架刚性太差,震刀严重,平面度根本无法保证。”“要不换着用木头做支撑试试,先用小刀盘切削,再用大刀盘加工。”说话间,几名操作工行动起来,换上小刀盘,用木头撑住机床上十余米长的巨型产品骨架。随着机床启动,震刀情况明显减轻,加工精度也开始逐渐符合要求……

  这是记者近日在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机厂重型数控车间看到的一幕。这群工友来自中信重工谭志强“大工匠”工作室,他们正在加紧完成一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核心部件。近年来,中信重工已先后研制出1.8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国内外最大规格的自磨机、半自磨机、球磨机、万吨级水泥生产线等一批领先业界的重型装备,这些重型装备的“幕后操盘手”,正是一个个谭志强“大工匠”工作室这样的技术团队。目前,中信重工成立了一个劳模工作室、5个“大工匠”工作室以及16个首席员工创新工作站。这些由活跃在生产一线的普通技术工人组成的小集体,练绝活、强技能、提效率,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不仅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效益提升,也为中国重型装备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普通岗位 同样有为

  中信重工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光荣传统。

  中信重工脱胎于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洛阳矿山机器厂。老洛矿曾先后涌现出焦裕禄、刘玉华姑娘组等多位先进典型,此后中信重工又走出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说,新时期中信重工以“大工匠”工作室为代表的一个个技术团队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把这些先进当做团队心中的“标杆”,然后自己也成为工友们“标杆”的过程。

  谭志强“大工匠”工作室的领军人物谭志强,高中毕业后从一名镗铣学徒工做起,每天干的,就是在机床上用镗刀、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平面、沟槽、孔洞的加工。虽然岗位普通枯燥,但进厂20多年来谭志强一直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同样的机床,别的镗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5mm范围内时,谭志强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2mm的范围;别人将部件表面光洁度打磨到6.5时,他则瞄准了更高一级的3.2乃至1.6的光洁度。

  2011年5月,国产大飞机制造装备项目——拉伸矫直机机架加工正酣。这个长8米、重200多吨特大矩形件的四角倒圆弧,成了加工的难点。这是个需要精细到极致的冶金产品,稍微的颤刀都会造成巨大的尺寸偏差。当工友们因为震刀严重束手无策,一个个败下阵来时,谭志强顶在了现场。他先用小刀盘在加工部位切了个小斜槽,再将大刀盘伸进斜槽进行半精加工,最后再用小刀盘一点点精雕细琢。为确保不颤刀,在使用小刀盘加工和精铣时,谭志强还专门自制了长刀杆,并通过小走刀量,一点一点地细“磨”。最终,这个庞大的矩形件完美地达到了标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