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作为社区民警,老郑时刻牵挂着困难住户的日常生活,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解决难题。40多岁的杉板桥住户王海(化名)因长期患自闭症导致精神异常,十几年不愿见人,长期依靠80多岁的老母亲捡拾废品供养。
得知母子艰难度日的情况后,老郑先把王海送至医院医治,然后找来社区工作人员核实情况,了解到他因无身份证件没有享受到低保和社保的惠民政策。在其病情得到好转后,老郑又上门为他办理了身份证、低保和医保的相关手续,使母子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事情解决后,老人热泪盈眶,颤抖着紧握老郑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热情似火——
用耐心和爱心调处矛盾纠纷
郑茂林负责社区治安,即使节假日不值班也要到社区走一走。只要老郑一踏入锦绣社区,就有很多居民上前倾诉大事、小事、烦心事。社区居民都说:“老郑来了,准能化干戈为玉帛。”
锦绣社区M栋住户的儿子与儿媳离婚后,因为子女抚养费问题产生了矛盾。经过老郑的两次耐心说服教育与调解后,这场闹得“鸡犬不宁”的家庭矛盾得到解决。
锦绣小区B栋住户严丽(化名),因长期吸食冰毒导致精神异常,经常产生幻觉,甚至在家殴打父母,先后被行政拘留2次,多次进出精神病医院。了解情况后,老郑数次去严家处理此事,及时与社区、街道办事处联系,争取到由街道办事处出资5000多元及时将严丽送往医院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直到现在,老郑还坚持定期到严家走访。
H栋住户的儿子已30多岁仍在家“啃老”,不愿出去工作,在外欠债数万元,并且经常打骂父母。老郑得知后又坐不住了,多次上门给小伙子耐心讲解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义务。小伙子彻底悔悟自己的过错,表示要自食其力,现在已不再打骂父母。
2014年,老郑坚持在社区工作中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自管作用,组织小区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退休人员参与纠纷调解,成立“我来说法”评理团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由于此方法简便易行,全年化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40多起。
勤勉务实——
保障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菜市场是扒手喜欢的地方之一。但老郑辖区里的锦绣东方菜市场自2009年开业以来,从未发生过扒窃、盗窃引发的刑事案件,2014年4月被成都市公安局反扒支队评为无扒平安菜市。老郑将菜市场作为管理重点,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及时采集录入商家信息、流动人口信息,下社区时必到菜市场巡逻。商家和群众常见到郑警官,安全感增强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郑的全心付出获得了回报。在社区网格员、巡逻治保队员、小区门卫保安的配合下,通过加强小区巡逻、安装门禁系统等切实有效措施,锦绣东方小区的发案率大幅下降。
“群众看到了你的真诚,才会和你心贴心。”这是老郑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工作的指导原则。
无私奉献——
一心扑在社区无暇照顾家庭
每天,郑茂林身着警服,面带微笑地穿梭在社区,可没几个人知道老郑背后的“心酸”。
今年春节期间,84岁的老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生命垂危。当时正是所里最忙碌的时期,老郑没吐露半个字,每天依然正常值班。在辖区忙碌地处理警务,解决纠纷,空余时间才去医院陪伴父亲,三个多月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父亲临终之际,老郑正在所里值班,连老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每谈起此事,年过半百的老郑脸上充满了愧疚和遗憾。在老父亲去世4天后,他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老母亲现在近80岁,老郑不能经常回去照顾。妻子身体不好,2005年下岗,老郑从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向组织“讨价还价”,而是日复一日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带着遗憾与愧疚,老郑把对父亲深深的爱与思念,转化成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80多岁的苏大爷,老伴去世后,儿女不在身边,长期一个人居住。得知他是空巢老人后,老郑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生活。
刘华(化名)刑满释放后,无业在家。为让刑释人员重新融入社会,老郑向所里反映情况,主动帮他多方联系相应工作。每逢节假日,老郑还给刘华送去米、油等。刘华父母几次感动地说:“感谢郑警官的关心!” (本报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陈志兰 胡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