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聚宝盆里的“石油家庭”
//www.workercn.cn2015-09-2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女儿降生后,父亲员红勃更加卖力地投入井上工作,也更加期盼假期的到来。女儿总是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关切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而忙碌的他怕伤了女儿的心,每次也不敢说具体日期,只是说“快了快了”。休假时,他顾不上好好睡上一个懒觉,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陪妻子上街,送女儿上学。每次休完假要回井上,他都趁女儿熟睡时小心翼翼地离开。好在女儿越来越懂事,学习也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员红勃每次回到家,都能看到女儿获得的荣誉证书和高分的成绩单,这也成为他努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

  2014年,他当选50576钻井队队长。这一年,队伍提升得很快,获得了“集体一等功”“红旗队”等诸多荣誉称号。

  员红勃打了17年井,他已经记不清打过多少口井,只是每次打出油来,他还是会热泪盈眶。在记忆里,有一口井使得他印象深刻。2005年,女儿出生了,他欣喜地从花土沟赶回敦煌。但他心中还挂念着队友们正在钻的那口沟七井,不时打电话询问井上的情况。井打到地下600米时,钻井队急召他归队,对妻女百般不舍的他不得不赴往花土沟。离开那一天,女儿才出生10天。再见到女儿时,女儿已出生近百天,和他记忆中的样子大不一样了。说到这里,他满眼爱意和愧疚地看着女儿,一阵沉默。妻子说,“那次回来,我母亲因照顾我坐月子病倒没多久就去世了。”员红勃望向妻子,老半天,小声说了句,“老婆,对不起。”

  在花土沟,你可以望见周边高起的土堆和周边的警戒线以及那小心落石的警示牌。临时搭建的可移动板房,横竖的两排集装箱搭建成了大大小小几十间小屋。 东北角的水房里,净化水装置嗡嗡地运作着。

  这里就是45名石油工人的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沙漠公寓”。

  员红勃妻女的到来,也让队友们羡慕不已。他们也有一个挂念的家,聊起家,他们打开了话匣子,“我儿子就要高考了!”“我上次回家孩子会叫爸爸了,这次回去应该会走路了”“我回家时儿子想让我送他上一次学”。

  后来。员红勃的弟弟和妻弟也都穿上了红工装,走上了钻台,成了油田好手。

  这里还有许多特殊的“石油家庭”,家中有油一代、油二代,甚至油三代,“铁人精神”就是这样在一个个家中诠释传承。我们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狮20井见到了1988年出生的孔文雯。她爷爷在油田上奉献了一生,父亲在狮228井工作,她作为油三代,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一线传承“家族精神”,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甘森热泵站的乔毅是位刚上岗的大学生,今年25岁,也是一位“油三代”。他说,爷爷、父母都是石油人,从小就在这边长大,“太熟悉了,就回来了”。他说:“现在人们常说官二代,富二代,兵二代,可我们也是二代,为国家创造能量的!”

  “铁人精神”已成时代强音。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工人们不再高喊“甩掉贫油帽子!”他们忍受风沙和孤独,艰苦奋斗,为的就是小家的幸福,让他们最在意、最牵挂也最内疚的一个小家。然而,正是无数个小家对石油人的支持,才得以让大家的石油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他们说,“这么苦的活儿总要有人做,我们做了,别人家庭就能幸福了”!

  (湖南大学 言孟也 北京联合大学 王蓉)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