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焊接大师樊志勤:“做好一个工人应该做的事情”
//www.workercn.cn2016-07-1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焊接大师樊志勤:

“做好一个工人应该做的事情”

樊志勤在工作。 本报记者 刘存瑞摄

  樊志勤第一次深刻感到自己所承担的重要使命,是在2011年。

  那一年,我国天宫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发射基地在对发射塔架的检查中,发现翻板铰链出现了断裂。此时,距离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必须立即解决。部队方面火急火燎地向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电函求助,任务落到了樊志勤身上。

  第一时间赶赴基地后,樊志勤与专家们一道观测分析,迅速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修复方案。在发射塔架上,他凭着多年积累的焊接技术和修复经验,冒着凛冽的寒风,手中挥舞着焊枪,在焊花闪烁中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

  事实证明,樊志勤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不仅按时圆满修复了裂缝,还对整个塔架做了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了塔架的万无一失。当他透过电视荧屏看到神舟八号飞船升空,内心激荡起神圣的使命感。

  那一年,他32岁。

  步入太重集团的大门,朝西北方向步行十分钟左右,能看到一座外观简朴的四层楼房。别看楼体的外观不起眼,里面的设施可不简单,焊接实操室、钳工实操室、电工实操室、特种焊接实验室、理论培训教室、电脑室等一应俱全。这里就是樊志勤的“一亩三分地”——太重融培训、教学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太重焊接技术培训中心”。樊志勤是培训中心的副主任。

  熟悉焊接技术的人都知道,这个小楼的名气真的不小。它的前身是太原重型机器厂焊接处,曾被机电工业部命名为“全国焊接技术排头兵”,是中国焊接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这里的设备很先进,设施和种类也很完备,“樊志勤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就在这里,这也是太重建厂65年来仅有的两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之一。

  油膜轴承是太重的主导产品,但是,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技术问题,油膜轴承产品中的重要部件——衬套出现了合金局部脱落现象。攻克这一难关的重担落到了樊志勤和他的工作室肩上。

  为了打掉拦路虎,樊志勤开始了攻关之路,试验、论证、失败、再试验。一次次的差之毫厘,一次次的推倒重来,经过两年时间不屈不挠的“战斗”,樊志勤和他的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研制出了一套先进的改进方案和生产工艺。经论证,改进后的工艺,合金厚度可以控制在2.5mm~3.0mm之间,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大幅提高,合金成本降低了60%。他们创造的这项新工艺,达到了当今国际领先水平,每年可为集团节省合金价值超过1300万元。与原来的旧工艺相比,这项新工艺还在电能及钢板原材料消耗、环保达标等方面体现出了巨大优势,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

  樊志勤手中的绝活儿数不胜数。仅最近几年,他就先后修复了济钢机架、忠旺机架、钢轮热线60MN压机、秦山核电站吊具、加压气化炉、各类挤压机缸体、柱塞等,凭着一手超人的技能,他累计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元之多。

  当实践上升为理论,樊志勤的贡献更大了,一批批全新的研究成果就诞生在这个工作里。他在国内期刊中发表的《大型轧钢设备开卷机直尺圆柱齿轮的焊接修复性研究》论文,被纳入了国家《轧钢设备全套技术》标准;他发明的《CO2气体保护焊插入式管板垂直(水平)固定焊》技术,获得了太原市高技能展示三等奖;《不锈钢复合板的高速焊接》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他和团队先后研创出了《起重机端梁K型坡口影响焊接的因素》《合金模具钢H13、50CrMnMo材料的焊接修复》《高强钢焊接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等课题成果……

  别看樊志勤自己年纪不算大,却培养出了众多的徒弟。这些年,先后有1000余名焊接操作人员得到他的言传身教,并取得了相应的资质证书,其中多数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不仅如此,这些徒弟们还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在各类技术大赛中频频获奖。无怪乎太重人称樊志勤的创新工作室是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是造就中高级焊接技术人才的摇篮。

  2014年,樊志勤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当人们用热烈的掌声和“大师”的称谓向他致敬时,樊志勤却说,“没想过会获得这么多荣誉”,“这就‘大师’了?我只是在做好一个工人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对工艺不断进行改进,去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本报记者 刘存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