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乌兰布和大沙漠,黄沙莽莽,浩瀚无边。由绿皮客车、水罐车及货物列车混编的57021/57022次列车,孤独地穿行于茫茫戈壁。这趟生活供应车担负着临哈铁路沿线职工物资供应和通勤保障等任务,被称为“生命号”列车。
临哈铁路从张骞出使西域的居延古道接通新疆与华北地区,全长1390公里,零星散落着35个车站。这里地处沙漠腹地,沿线80%是荒漠戈壁,春秋两季风沙肆虐,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冬季最低温度甚至低于零下40℃。沿线600多公里的区间内无路、无水、无电、无人、无信号,被联合国认定为“生命禁区”。
临哈铁路临策段于2009年12月26日开通,“生命号”列车自2010年5月9日首开。每周一早上8时从临河站出发,列车每班7人值乘,行程2780多公里,连续运行四天三夜约78个小时。11月14日早上,笔者随这趟列车走进大漠深处,这也是它的第338趟旅程。
“大漠深处的数千名职工眼巴巴地盼着呢”
11月14日早上10时,列车到达图克木庙站。此处方圆几十里无人烟,无水源。
“我们早就在这候着了,大漠深处的数千名职工都眼巴巴地盼着它呢!”临策基础部职工魏勇说,“我们的食品、饮用水、洗澡用水全靠这趟生活供应车……”
“又麻烦你了。”运行10多个小时后,列车抵达天鹅湖西站,该站职工乔师傅接过李俊根手里的电饭锅后说。站上的职工半个月倒班一次,缺的东西都靠“生命号”捎来。
今年51岁的李俊根,已在“生命号”列车值乘7个年头。“我是这车上的第一拨乘务员。”李俊根说,每次出发前都会有兄弟单位的职工找他往大漠深处捎生活用品、蔬菜及一些零碎物品。
“2010年‘生命号’第一趟开行就赶上我当班。”李俊根回忆,进线不久刮起了大风,苏宏图至天鹅湖西多处埋道。列车一路风沙一路行。“黄沙漫天,下车落地的第一感觉就怀疑是不是不在地球上了!”说完这话,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刚来时除了给铁道除沙清沙,就是防风固沙,不停地与风沙战斗。”坐落在临哈铁路“生命禁区”深处的苏宏图治沙车间职工张兵说,“住过帐篷,睡过沙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沙障,挂网格。”看着眼前的一片梭梭、棱条和红柳,他可自豪了:“在土肥雨足的江南种树不算功夫,在大漠里让植物长得好才算本事。”
随着铁路沿线治沙点的逐步建立,以及呼铁局在人工栽草种树、网格化防沙管理上不断加大投入,这几年埋道故障基本上消失了。
“到现在还没弄清楚无风时沙子是怎么跑到车内来的”
列车一路西驶戈壁,快到600多公里无人区时,沿路荒凉起来。铁路两侧一片片沙丘罩上了黑网——那是人工固沙的黑色塑料网格。
郭丹枫:铁路线上度蜜月 | 2014-01-29 |
寂寂春雨泪 三代养路情 | 2014-01-29 |
陈思胜:山区铁路“治差”工长 | 2014-01-29 |
桥梁工:护桥就是“护根”(图) | 2014-01-29 |
【劳动光荣·劳动圆梦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 2014-01-29 |
“灯泡”工区的最后一个春运 10名职工日... | 2014-01-29 |
铁路线上的“抹油人” | 2014-01-29 |
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的寂寞小站 | 2014-01-29 |
工人“达人”蔡富平:研制自轮运转设备检修... | 2014-01-29 |
信恒均:铁路线背后的设备“创新专家”(组... | 2014-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