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杨国心(右一)在工作中(资料片)
今年22岁的杨国心是沈飞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不仅有钳工、装配钳工两个高级工的资格证书,熟练掌握车工、电工等4个工种,还是中航工业沈飞公司十四厂里小有名气的“创新小能手”。杨国心喜欢创新,热衷挑战自我,别看他是个小工匠,钳工台上却有他的大天地。
从小崇拜爷爷造大飞机
1994年出生的杨国心,从小生活在沈飞家属区。“我爷爷是一名飞机装配工,小时候我最喜欢去爷爷家。”杨国心说,木质小汽车、钢料大宝剑……爷爷总能变戏法一样,从那件深蓝色工作服兜里给他变出各种玩具。初中毕业后,杨国心不顾父母反对,坚持报考沈飞技校。
2012年,技校毕业考试,杨国心以钳工专业第一的成绩,分配进入沈飞“方文墨班”。这位课堂上的好学生,在刚进入工作时遇到了困难:一张图纸拿起来反复看,抓耳挠腮,一片空白。杨国心看着老师傅们,选材料、看图纸,锉、钻、锯、錾样样精通,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他不想成为别人口中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于是不懂就大胆问,不明白就闷头钻研,难活儿、累活儿抢着干。经过不懈努力,杨国心终于能拿着图纸自己加工产品了。
有幸拜“大国工匠”为师
由于杨国心勤奋上进,厂里为他指派了个好师傅——“大国工匠”、全国劳模方文墨。方文墨从磨钻头开始,手把手地教给杨国心各种钳工技能,还为他解析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在师傅方文墨的指导下,杨国心的技艺突飞猛进,很快能够在工作中变换思路,遇到困难见招拆招,灵活应对。在方文墨的影响下,杨国心主动把遇见的难题当作技术攻关课题,直至找出突破口。
不久前,厂里又遇到了难题。多项批次数量在1000件、不同直径的圆筒形卡箍类零件的定时交付,给标准件厂带来了挑战。按照常规的加工方法很难完成任务,必须打破思维,大胆创新。在方文墨的鼓励下,杨国心主动请缨,承担起卡箍一次成型工装技术改进工作。基于卡箍类零件的材料性能,从调整工件的反变形系数入手,通过主动轮带动三个从动轮挤压加工的方法,终于实现了卡箍弯曲模具一次成型的改进目标,提高工作效率6倍,成功解决了该零件用手锤敲击工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难题,保证了任务的准时交付。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近两年来,十四厂临时计划频次多,时常遇到临时计划和批量生产任务交叉冲突的时候,这使得以组批生产为优势的加工工作,变得被动、紧急。杨国心凭借着对部分零件的加工经验,仔细研究这批零件的加工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与工艺人员、检验人员共同研究,制作统一便捷夹具,把从方文墨身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经共同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统一式便捷夹具,既保证了产品的交检合格率,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一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很多第一次见到杨国心的人,很难把皮肤白皙的他和产业工人联系到一起。“我基本天不亮就骑车去单位,天黑了才回家,根本就不给我机会晒黑啊!”杨国心说。可伸出手后,浸满油渍的双手还是像个工人样,此时他又会说:“现在看着脏点,每天回家我都泡手,擦护手霜,就怕长茧子。师傅说,长茧子影响手辨识零件的误差。” 本报记者 吴佳
80后技工方文墨:手工精度赛过数控机床 | 2015-11-11 |
打造大国工匠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 2015-11-11 |
方文墨:精于毫厘 志在千里 | 2015-11-11 |
10位一线工匠荣获“最美职工” | 2015-11-11 |
全国“最美职工”:在劳动中绽放最美之花 | 2015-11-11 |
“五一”双料荣誉获得者方文墨载誉回沈 | 2015-11-11 |
“五一”双料荣誉获得者方文墨载誉回沈 | 2015-11-11 |
方文墨班:年轻蓝领团队托起“蓝天梦” | 2015-11-11 |
2017年“浙江工匠”候选对象公示 | 2015-11-11 |
毫厘之间方显英雄本色 |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