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建议篇】
员工培训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白文汇
建工六建人力资源职工
在建工六建集团的采访中,记者翻看着一摞摞厚实的培训反馈建议书,其中一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上面写到:我是施工一线的职工,虽然很想参加公司组织的集中封闭式培训,但是确实因为日常工作太忙,没时间参加学习。
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领导白文汇告诉记者,建议书反映了几个普遍问题:在培训形式上,一线职工希望不仅是集中几天脱产或是封闭式的授课,而是依托公司“走出去”到行业内兄弟单位项目部,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在培训内容上,一线职工希望不要大而全的培训内容,要注重实用性。以技术质量培训为例,不仅停留在解读政策或是施工标准上,而是针对某个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个课题,或是工程中容易出现的相似难点,深度剖析、讲深讲透。
需要增强知识的立体感
郭芳
昱泽文化公司人事部经理
企业究竟该如何为员工设计出更注重实效的职业培训?对此,作为人事部经理的郭芳表示,对于基层员工的培训,管理者可以在培训之前对基层员工进行调查了解,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培训调查表,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而且,一定要让员工培训实至名归,关键得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必须要放弃“跟风型”模式,转为“针对型”模式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增强知识的立体感,让被培训者能从多个角度学习业务知识,比如可以增加现场投诉模拟等,参加现场模拟的每个人都会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提高投诉处理能力,出现问题,可以现场解决。
“培训的目的就是相互交流学习,积累经验和工作方法,并熟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郭芳认为,领导给员工准备的培训,应该是从员工需求的角度出发。不一定要请全国知名的培训师,培训师可以是企业中优秀的职工,也可以是能干的企业带头人,因为他们离基层员工更近一些。
【采访手记】
不要拿一种语言说话
“如果不针对员工需求,在培训方面走形式,拿一种培训对待所有的人,无疑和不了解病症让病人乱吃药一般,容易走入误区。”采访中,一位员工的话语让记者感受颇深。的确,员工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员工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
但是,如果一场费时费力费钱的培训,不能让职工的职业技能有所提高,甚至是学不到一点东西,或者企业管理者只是机械地安排员工培训,而没有切实地考虑不同岗位不同文化的职工需求,可能就会出现企业培训与员工需求严重脱节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严重受到影响,管理者的“用心良苦”就达不到初衷,甚至会遭到职工“乱吃药”的埋怨。
那么,职工需要什么?“不要拿一种语言对所有的人说话”。采访中,一位基层员工的话语似乎是一种点拨。的确,员工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组成,要给他们补充能量,首先就一定要清楚他们的需要。只要知己知彼,才能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最终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本报记者 博雅 崔欣 曹海英 李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