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打造加速器”
——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主席姜鸣谈非公企业劳动竞赛
中工网记者 白青锋
姜鸣
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组织群众性生产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是广大职工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展示时代风采的有效平台,也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增强竞争优势、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载体。
从以往的情况看,劳动竞赛在公有制企业开展得比较扎实,比较成熟,比较活跃,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特色,但在非公企业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不断赋予劳动竞赛新方法、新形式、新机制,使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应有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面对经济体制转轨,新经济成分相继涌现,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价值取向都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创新之路,在思想理念上、活动方式上、内容形式上、竞赛机制上推陈出新,丰富了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内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几天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浦东新区总工会主席姜鸣,请他就如何在非公企业开展劳动竞赛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并介绍了浦东新区的经验和做法。
谈到目前非公企业劳动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姜鸣认为: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搞劳动竞赛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秩序的混乱;有人认为劳动竞赛是公有制企业的事,与非公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即便有关系,也只是工会的事情;有些非公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量化管理”,对开展劳动竞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小型非公企业感觉职工少规模小,劳动竞赛难以开展。
二是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些非公企业职工认为,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不能为老板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搞什么劳动竞赛,他们对企业缺乏认同感;一些非公企业劳动定额高、劳动强度大、工作和生活压力致使他们身心疲惫,对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不热心。
三是基层工会抓落实缺乏力度。由于工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能给予直接指导,影响到竞赛效果;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绝大多数身兼数职,抓劳动竞赛既无精力又缺经验;开展劳动竞赛经费难以保证,对获奖者物质奖励甚微,精神鼓励不够;工会在组织劳动竞赛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劳动竞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统筹运作的能力需要加强。
如何破解非公企业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浦东新区总工会主要是在明确责任、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等方面“对症下药”。他们面对浦东新区85%的企业都是非公企业的实际,以2011年6月全国总工会在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为契机,在全区非公企业积极推进“携手保增长、和谐促发展”的劳动竞赛。谈到具体做法和成效,姜鸣从三个方面作了介绍:首先是明确责任,完善机制,不断加强组织领导。非公企业劳动竞赛重在引导。为此,我们调研指导到一线,开展活动到一线,典型宣传到一线,并建立起四项工作机制。一是指导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组委会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编印《劳动竞赛简报》、撰写劳动竞赛案例,引导非公企业相互学习借鉴,指导非公企业竞赛实践。二是工作推进机制。把全年竞赛任务分解到月,按节点有序推进。比如说,2012年2月,召开六大分赛区竞赛方案发布会;3月召开竞赛推进会;4月举行表彰大会;6月主办了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上海交流会;7月~9月开展劳动竞赛专题调研、举办技能比武竞赛;10月组织劳动竞赛现场交流会,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把劳动竞赛不断引向深入。三是奖励激励机制。在全总市总的支持下,我们加大激励力度,每年组织评选表彰。四是氛围营造机制。印发劳动竞赛宣传海报;举办劳动竞赛摄影赛;制作展板深入非公企业巡展;利用网站、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竞赛活动的发布和互动,提高了竞赛的知晓率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