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罗义刚:文化宫建设“文化事业为魂,文化产业为根”(图)
//www.workercn.cn2013-12-10 06:26:3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谈到文化宫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罗义刚介绍说:

  我们重庆文化宫有过辉煌和荣耀,有过彷徨和徘徊,有过转变和崛起。从1952年建宫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时期的文化宫称得上是重庆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全市大型活动基本上都在这里举行,活动非常多,也很热闹。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6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固有的办宫模式成为文化宫发展前行的桎梏。那个时候,资金短缺、设施老化,管理观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凸现出来,文化宫的功能和作用日渐衰退萎缩,陷入了尴尬境地。文化宫白天无人,晚上无灯,原有的大批艺术人才不断流失。剩下的人只能靠门票收入、办鱼市、开洗浴中心勉强补贴维持。事没了,人走了,心散了,文化宫出路何在?我们陷入迷惘,找不到“北”了。

  迷惘中,我们开始反复思考“义利”之辩。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重庆市文化宫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又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载体。对文化宫而言,“义”是以公益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事业,“利”是以实现经济价值并反哺文化事业的文化产业。只有解决并处理好“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才能以“义”为坐标,以“利”为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波涛中,把住航向,开好这条职工群众离不开的“大船”。

  2005年底,我们在重庆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精心设计文化宫改造方案,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也由此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在市政府和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6年11月,文化宫开始全面改造,此项目被列为重庆民心工程纳入市“十一五”规划。文化宫在经历了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后,新增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保留原有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重新装修了大剧院,并新增园林面积7000平方米,全宫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整个投资达1亿元。2010年5月1日,文化宫旧貌换新颜,开门迎客。

  记者漫步在重庆文化宫林荫小路,眼前的桂花树、黄葛树、银杏树等茂密参天。园林暮色,给喧嚣的城市带来了难得的清幽和静谧。重庆文化宫设有五大功能区,包括教育培训区、文化活动区、运动健身区、时尚娱乐区、商务休闲区。

  谈到宫内场所设施和开展公益活动等情况,罗义刚介绍说:

  重庆文化宫完成升级改造后,拥有了一流的硬件设施。但只有漂亮的外表,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品位”是难以树起来的。文化事业为魂,文化产业为根。只有内外兼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发展壮大。于是,我们重点打造了职工文化平台、文化艺术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养生文化平台、餐饮文化平台、商务休闲平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文化事业上,我们不断加强职工文体团队、协会建设,以团队、协会为中心带动基层职工文化的蓬勃开展。比如,我们文化宫的职工艺术团下设了五个分团,他们经常下基层进行公益演出,他们的声乐和舞蹈节目,都获得过不少奖项。我们文化宫的职工篮球队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球队长期活跃在职工篮球竞技第一线,带动基层职工篮球运动广泛开展。我们文化宫的职工摄影协会、职工书画协会会员已经有2000多人。各协会通过办学、讲座、沙龙等形式搭建起职工间技艺交流、作品展示的平台。2012年,两协会共组织基层采风、艺术讲座等活动40余次,参加者达1000余人次。2012年,我们的流动放映队走遍重庆市的13个区县,在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社区免费为职工群众放映电影280余场,观众超过15万人。每天早晨,来文化宫晨练的人有2000多人。我们天天都会派教练,教大家诸如太极剑、太极拳、民族民间舞、瑜伽等,而且全部都是免费的。此外,我们文化宫还开设了舞蹈、播音、主持、时装、摄影、书法等20多个公益性的成人才艺培训班。文化宫承办的全市职工篮球赛,武术邀请赛、广播体操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参赛队伍多、水平高、影响大,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文化宫的露天电影成为了周边农民工业余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文化宫恢复了曾经非常火爆职工周末篮球赛,全市20多支高水平职工篮球队伍轮番较量,篮球迷们大呼过瘾。

  文化产业上,我们坚持引进有文化、有品牌、有实力,健康并可持续发展企业入宫经营,所引进的16家有文化内涵的知名品牌企业分为艺术文化、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三大类。3年多来,全部运营良好,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重庆文化宫开展各项公益性职工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罗义刚最后对记者说:

  60多年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风风雨雨。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条件在变,职工群众文化的内涵也在变,但当年让职工群众“打文化牙祭”的重托永远不会变。

  我认为,办好文化宫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社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活跃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工会的组织力、吸引力、凝聚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市场化运作与工会组织优势有机结合,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探索办好文化宫的新路子;坚持打造工会特色文化,精心培育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特色品牌项目,巩固好新型职工文化活动阵地。

  (素描:法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