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观点提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一段时间以来,底线思维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
底线思维是一种后顾性思维取向,注重对危机、风险的防范,目标上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引起动荡。底线起着与“最理想境界”、“效益最大化”相对应的“最起码保证”、“最低防线”、“危机最小化”的作用。
一般来说,运用底线管理做好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工会工作亦是如此。
一是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当政者、管理者,包括各级工会领导干部,必须对底线有所畏惧,做到凡事心中有底,做最坏的打算,保住老底,守住底线。要有忧患意识,做决策、抓落实,要从守住底线开始,工作目标上要有最低标准,量力而行,步步为营争取最好结果。要有风险意识,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防止不顾一切后果的蛮干行为。
二是准确排查各种底线。对底线进行管理,首先要找准底线是什么,这就需要做全面系统的排查。当然,并非所有要办的事情都是底线,一件事能不能成为底线,关键是看这件事如果没办好,会不会前功尽弃?会不会不可逆转?会不会无法补救?会不会全局被动?比如,经济发展速度,快了可以调控下来,慢了可以加快发展,但是,一旦经济秩序乱了就会造成全局被动的后果。那么,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就是底线。对于工会工作来说,底线体现在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政治上,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一条底线。不然,工会就要犯政治上的错误,走入歧途。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贯彻给职工群众,防止脱离职工群众,就是一条底线。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党的执政服务,也是一条底线。
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认真履行维护职责就是一条底线。如果工会不履行维护职责,工会就不是工会了。工会领导干部是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当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出现矛盾,或者当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需要仲裁或者申请法院判决时,工会干部要始终站在职工一方说话办事,而不能作为企业的代言人与职工对薄公堂,这是一条底线。突破了这条底线,工会干部就会彻底失去职工的拥护和支持。由于种种原因,工会的维权工作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难以全部到位,但是,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权机制中,在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上,工会是否尽到责任,是否及时了解掌握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职工的情况,是否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是否为此奔走呼号,就是一条底线。如果连这些工作都不做,工会就是严重失职。
受政府的委托,工会负责劳动模范的评选和管理,劳模评选管理工作也有底线。劳动模范是职工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只有真正的先进分子才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评选劳模的底线就是选树的人物确实是比其他人先进的,这是一条底线。逾越了这条底线,劳模评选的结果就会走向反面。
近些年,工会肩负起了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职责。帮扶救助工作要做好,也有底线。就是工会要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生活状况,对生活极度困难的职工,要千方百计及时予以救助帮扶。“不让一名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出意外”就是一条底线。
按照《工会法》的规定,各级工会组织独立管理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既然法律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赋予了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权力,工会就要想方设法管好、用好经费,用出效益。这就要求工会经费的管理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规定办事。不违纪违规,不胡支乱花就是一条底线。
三是有力防范各种底线。防范底线首先要针对风险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防范措施。措施无力无效,等于没有措施。其次要明确措施落实的主体是谁,防守责任必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再次,要抓好防范措施的落实,必须加强对防范措施的监督检查,把防范风险、排查问题、守住底线作为常规工作和重要政绩来考核。这些对于坚守工会工作的底线来说,同样适用。(包俊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