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姨”能上大学?家政专业入本科正当其时
近日,有报道称,上海开放大学正在申办开设家政本科专业,这将成为上海首个本科层次家政服务类专业。消息一出,“阿姨也能上大学?”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家政行业越来越专业的表现,也有人对于是否有必要开设本科专业表示质疑。
2020-08-04 13:22:00 -
激发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新动能
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3年、群团改革实施5年——如何巩固取得的成绩,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对于工会组织来说,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为完成好党中央交付的重大任务,广大工会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着力激发深化改革创新的新动能。
2020-08-03 07:40:34 -
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铿锵有力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2020-08-01 08:55:58 -
“解锁”新职业需要增强学习后劲
随着技术革命加速推进、社会前进步伐加快,越来越包容、开放的人才政策为更多群体打开梦想的大门,也给予新职业更多的成长舞台。但是,也应看到,“解锁”新职业离不开坚持不懈地学习。而事实上,面对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每个人都要有学习的紧迫感。
2020-07-31 13:43:01 -
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是协调劳资关系的好办法
今年3月以来,河南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省工商联等部门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活动。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坐在一起,通过集体协商来解决薪酬、福利、休假等工资待遇的方式,目前已经在河南省内多地、多家企业进行。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经覆盖全省近11.3万家企业、473万名职工。
2020-07-30 14:33:30 -
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
2020-07-30 10:08:45 -
把优秀返乡农民工 打造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今年34岁的张雄家在四川眉山市果园村,2010年他辞掉北京月薪上万的工作返乡创业。经过几年打拼,如今他经营的葡萄种植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还被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激励感召下,越来越多像张雄一样的优秀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激活了乡村一池春水。
2020-07-27 09:47:50 -
告别机械,让工伤认定“活”起来
近期,武汉一位昏迷多天的抗疫护士,未被认定工伤,引发热议。据了解,疫情防控中,突发疾病且遇工伤认定难的医务人员不止她一人。由于不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他们的工伤认定之路不够顺畅。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应综合考虑在抗疫特殊时期,以工作原因为关键要素,实行工作原因推定原则。
2020-07-27 07:56:15 -
“互联网+”在北重集团工会工作中的运用
在工会工作中,应顺应时代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工会工作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结合“互联网+”模式,确保工会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网上职工之家,将“互联网+”开辟成为工会工作的新阵地,以便开展网上工会服务活动,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当好职工的“娘家人”。
2020-07-22 18:28:35 -
出彩一线!特级技师可享“正高”同等待遇
山东省近日明确,在已备案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中,试行设立特级技师岗位。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按照企业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工资待遇,并在人才服务、政策支持以及参与社会事务等方面,与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
2020-07-22 10:03:15 -
职业教育能否从“量变”到“质变”?
要注重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培养、渗透和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信息技术变革,不断探索,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重要地位,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质变”发展。
2020-07-22 09:49:07 -
“生产线上机器不会停工等工人,但职校可以”
职业院校能否更精准地满足企业和职工的需求?如果职校老师仅仅拿着书本里的通识内容,教育在现代化车间里工作多年的职业工人,是否会缺少底气?让职工进职校深造,他们是否会担心在课堂上学不到车间里的本事,企业是否也会担心面临成本压力?
2020-07-22 09: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