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召开的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上,王沪宁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致词,突出强调了工会做好做实服务职工工作的重要性。他提出,工会组织要健全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做实服务职工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工会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心坎上,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
十年前,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工会的重大命题。他在致词中明确要求中国工会“着眼于把工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不断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
五年前,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使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的具体举措。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把“把工会建设成为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职工之家’”写入了《中国工会章程》之中。建设服务型工会成为中国工会的工作目标和改革方向。
实际上,全国总工会成立九十余年来,始终十分重视服务职工工作。新中国成立前,苏区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技术教育,举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帮助工人学习文化,改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工会充分利用自身及外部资源,为会员和职工提供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休养、生活救助、法律服务、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服务项目。送温暖、就业援助月、金秋助学、农民工平安返乡等,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工会服务职工工作品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工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维权服务工作,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进一步提升。一组组数据,将中国工会在服务职工方面取得的成绩妆点得格外靓丽:
五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到工会的大家庭。全国基层工会组织由266.5万个增至280.9万个,工会会员由2.8亿增至逾3亿,农民工会员由1.05亿人增至1.4亿人。
五年来,各级工会通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等工作,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有581.3万人次的职工通过工会组织的技能比赛提升了技术等级,40.6万名农民工通过工会开展的“求学圆梦行动”提升了学历水平。
五年来,各级工会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助推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年均增长约13%。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5.1万元增加到7.4万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也由3.3万元增加到4.6万元。
五年来,各级工会加强源头参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职工社保待遇进一步提升。2012年以来,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8.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6倍,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待遇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五年来,工会围绕脱贫攻坚,主动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专项行动,许多困难职工在工会的帮扶救助下脱离贫困。各级工会累计筹集200亿元帮扶资金,242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了脱贫解困。
王沪宁同志指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是发挥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构建服务型工会,是工会组织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工会组织作为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的本质属性的外在体现,是工会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实现自身改革转型的必然要求。
工会十七大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提出,要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实点,顺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职工工作。这些话语掷地有声、抓铁留痕。相信在未来,中国工会在服务型工会建设方面的步伐将更加有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将更加健全,服务职工的领域将更加广泛,服务职工工作的成绩将更加卓著!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