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法明 漫画
北京某中学一学生向同学饮料瓶里投放硫酸铜,导致那名同学饮用后身体部分内脏器官受损,我们姑且相对客观地称之为“硫酸铜事件”吧。近日该事件被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频繁报道,好不热闹。
几日来,关于这件事各种版本的报道,网友的跟帖评论,让人留下的是难以名状的酸楚和痛心。
酸楚之一来自于媒体对事件主观定性式的报道。最初仅凭张贴于学校楼道里的一纸处罚公告,一些媒体不求证、不核实、不采访,并主观地定性为“校园投毒”事件,以照片截图形式发布在新媒体空间,并主观地定性为“校园投毒”事件。前有清华朱令案,后有复旦学生投毒案,因此此类事件当然博眼球,一时成为网络空间里现象级话题。全然不顾这种带有主观倾向的报道给两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带来的压力,给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给当事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可能造成的影响。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媒体从业者、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求快,更求真,从良知出发,本着对新闻当事各方负责任的态度,选择报道事实本身,而不是“我所希望的事实”。
酸楚之二来自于有关方面对网络销售平台监管的缺失。作为有毒化学物品,硫酸铜可以轻易从网上购得,甚至很多比硫酸铜毒性更强、危害更大的物品,只要愿意买,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完成。网络空间,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也可怕得让人直冒冷汗。一键搜索,应有尽有,包括很多管制刀具甚至自行研制的火枪弹药。假如那个孩子买的不是硫酸铜,而是……不敢想象!本应该有的对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对有毒、危险化学物品的销售规范,对所有可能给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带来危害的物品的销售监管,却频繁出现管理疏漏甚至监管缺位,等到出了恶性事件,谁该为此承担责任呢?
更让人痛心的是,“硫酸铜事件”所折射出的未成年人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此次事件的真相也许是两个同学之间的玩笑或者恶作剧,显然是两个孩子“无知”无畏,是对健康的无所谓,对生命的不在乎。
对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反思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教育义务。告诉孩子,生命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告诉孩子,每一个生命个体,自己的、他人的、动物的、植物的,都应该被尊重;告诉孩子,只有拥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生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无限生机和精彩。
最近媒体报道过多起中学生暴力事件:南方某中学一女生被多名女生殴打、某中学两个班级学生打群架等等,看似是青春期的躁动,其根源是这些懵懵懂懂、自以为是的孩子不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缺失吗?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至。”“硫酸铜事件”应该让我们明白,必须为孩子们补上重要一课:对于生命重要性、生命意义的教育。“长养慈心”,从我做起,从小抓起。
医生多点执业缓解看病难 2014-07-24 |
南方日报:让乡村医生的未来更有保障 2015-03-24 |
熊丙奇:高考阅卷费也该提高了 2015-06-08 |
徐天海:小学全科教师还不是万全之策 2015-06-25 |
张卫斌:严格还是放水,是一道师德考题 2015-08-11 |
国民要补应急逃生救护课 2015-08-21 |
熊丙奇:如何变现“全科教师”的好处? 2015-09-09 |
【科教时评】是什么把“民科”带到聚光灯下? 2016-02-26 |
怎样关怀“回不去”的乡村? 2016-02-29 |
快评论 2016-04-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