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律师在微博爆料阜阳花费6488万元采购6500辆自行车及配套服务,每辆自行车总成本达到9981元。这名律师质疑,阜阳的公共自行车采购项目耗资过高。对此,阜阳官方今日向南都记者回应,采购合法合规,经得起考验。(1月31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公共自行车采购项目耗资过高”的质疑,阜阳的回复是,“6488万元的采购包括了7800套双立柱式锁车器、200套站点控制器、1套后台管理系统、6500辆9800型公共自行车等多种配套设施,还包括90名员工5年的运行管理费用。”言下之意无非是,“我们购买的是一套城市自行车运营系统,不能简单地以单车价值衡量”。但阜阳公共自行车采购,真的能经得住质疑吗?恐怕未必。
首先,从横向看,同样是政府买服务,2010年武汉市打造城市自行车系统,“投入3亿元,建上千个站点,配置10万辆自行车,以及4年的管理费用”。换算成单车成本,每辆车3000元/辆。要知道,相比阜阳,武汉无论是站点建设成本、运营人员工资,还是运营规模、难度,都相对较高。可为何从采购成本看,阜阳要高出武汉近三倍?显然,阜阳需要解释一下,自己系统的溢价在哪儿?
其次,从社会效益上看,阜阳的公共自行车建设也不敢恭维。据统计,截至2014年,阜阳市区户籍人口为60万左右,常住人口达到100万。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200套站点、6500辆自行车对公众出行方式的改变,只是杯水车薪。
显然,无论是从社会效益看,还是对比其他城市的采购成本,阜阳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合理性,都难以让人信服。阜阳仅仅一句“清者自清”的回复,并不能驱散公众对天价自行车采购的疑虑。相反,更让人坚信,公共自行车项目采购的水很深。而现实中,这样的“注水”项目,又何止一起?在2014年,扬州市先后2次采购自行车及配套服务,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第一次采购均价为4800元每辆,而第二次则达到8530元每辆。这无疑让惠民工程成民忧工程,透支公众信心。
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地的财政收入相应地增长,也结束了大跃进时代。截至1月28日,已有26个省份明确下调了2015年的GDP和财政增长目标。在这种语境下,地方政府更该挤掉公共项目的水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一方面要评估民生项目是否惠民,以砍掉不合理的“花瓶工程”;另一方面,对公众反映强烈、严重背离市场规律、权钱交易明显的“民忧工程”,要及时回头看,揪出背后的“蛀虫”。唯有如此,才能让惠民工程不变“初心”。
北京晚报:《红楼梦》中的理财启示 2010-09-30 |
不妨用市场手段治治机关食堂浪费 2014-06-05 |
靠公款支持的演艺市场还能撑多久 2014-06-17 |
治理干部超配:如何走出割韭菜式的困局? 2014-06-19 |
“背官蹚水”问题更在表象后 2014-06-24 |
白切鸡税费吃掉一条腿? 2014-08-26 |
考上名校 重奖洋房? 2014-09-10 |
“双11”的橡皮筋是否绷太紧 2014-11-15 |
看学校定薪资唯学历论难消 2014-11-24 |
快评论 2015-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