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来论·工事工评

“趁喜打劫”,别拿“风俗”当幌子

马涤明
2020-10-13 07:19:1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10月9日,河南省潢川县公安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潢川县城区发生多名老人强行拦截婚车索要财物警情,接警后公安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将多次参与拦截婚车索要财物的陈某、高某抓获,并对陈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依法刑事拘留,对高某以寻衅滋事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

  一些老年人组团强拦婚车、强索红包或烟酒屡屡成功的“秘密武器”,往往是一个“老”字再加一个“众”字——这些人其实利用了传统观念中的“法不责众”“法不责老”。对于老年群体的一些违法行为,确实可以有一些人性化的宽容对待,但对于一些倚老卖老、故意作恶的行为,法律若过于宽容,无异于在给这些为老不尊的人传递一种错误信号,即“老”可以成为逃避法律惩处的挡箭牌,进而助长“我老我怕谁”等错误观念和不良风气。

  一些地方“趁喜打劫”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与执法过于宽容有不小的关系。比如此前一些报道中,出警民警认为“要烟要酒”是地方风俗,只能说服劝阻,对年过花甲甚至已逾古稀的人实施处罚“下不去手”。

  面对老人们的“小恶”,警方的苦衷可以理解,但尊老亦应有度,法治原则、法律红线更不可以无底线打破和退让。民间传统风俗应受到尊重,但前提是任何风俗不能随意践踏法律,不能侵害他人权益。只有是民众广泛认同的行为习惯,才符合“风俗”的概念,“趁喜打劫”如果只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利益需求,其实是在拿“风俗”当遮羞布。

  当拦车要烟要酒要钱演变成一种“公开打劫”,大喜之日给人添堵,让图热闹、增喜气的风俗变质,此类行为恐怕与一些“恶势力”也不差太远了。而受到伤害的也不仅是当事人,还有正常社会秩序、公序良俗以及法治的公信力。

  此次“趁喜打劫”案件中,相关人员有的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被行政拘留,这具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对于特殊群体违法并不存在“法外开恩”和无底线的“豁免保护”。

  此番事件过后,一些人恐怕需要重新评估所谓“法不责众”“法不责老”的说法了。同时借此机会,全社会对于“敬老”“尊老”的概念也有必要重新达成共识:无限放纵个别老者的不良行为不是“敬老”“尊老”,而是在纵容犯罪、在“害老”。对“趁喜打劫”这类行为从一开始就说“不”,才是帮助一些老年人正常融入社会的正确做法。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