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现场·我在我思】让下一代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跑道

工人日报-中工网 罗筱晓
2020-09-30 07:16:1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学生们会在外上补习班吗?”

  “不会。因为最好的老师都在学校。”

  以上对话,发生在云南省宁蒗民族中学。回答的人,是校长李学高。

  李校长的话听起来夸张,但完全符合事实。一来作为国务院挂牌督战的52个未脱贫摘帽县之一,宁蒗县的几所中学门外,完全看不见课外辅导机构的影子,连发传单的都没有。二来,因为有教育强县江苏省海安县的近30位骨干老师前来支教,民族中学确实拥有该县的最强师资。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有些年头没听人提起的话,是我在宁蒗采访最深切的感受。

  宁蒗紧靠四川省凉山州,有“小凉山”之称,长期深度贫困。但就是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县,从1988年起,就与海安县达成教育上的“宁海模式”,32年来共有10轮281人次海安县教师到宁蒗支教。2016年,宁蒗民族中学创建“海安班”,6门主干学科都由来自海安县的精锐教师教授。去年,第一届“海安班”考出3位清华北大学生;今年,第二届“海安班”考出了丽江市的理科状元;全班44人里,有43人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

  “海安班”的存在,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今年共有386人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

  “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大山外面,不是山。”目前正在民族中学的第10轮支教老师领队陶长江这样解释他在53岁“高龄”来到宁蒗的原因。

  在北京时间长了,我听了不少有关学区房的疯狂故事,似乎教育的全部就是不断前移的起跑线和加快的跑步速度。直到去了宁蒗,我才猛然想起在我高考那年,我出生长大的小城市,超过文科一本线的总共才十几个学生。如果不是挤进了那十几个人的名单,我大概就不可能拥有一条自己的跑道,去选择高校,选择工作,选择城市。像我这样非贫困地区的小镇青年尚且如此,那么教育对宁蒗县的孩子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出发采访前,我碰巧看了一部在云南拍摄的纪录片样片。在那个叫老窝的村子里,唯一的教师是一位初三肄业生,他教学龄孩子朗读《春晓》,但写在黑板上的诗,标题和第一句就有两个错别字。很难想象,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比他们的父辈好多少。

  某种角度上说,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是和脱贫摘帽一样重要的事。这也是好的教育在扶贫工作中最大的意义——让下一代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跑道。

  不少贫困都是由于知识的缺乏而无力改变现状,即使通过帮扶脱贫,这些人能选择从事的,也不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谋生手段——这里的“技术”,包括数理化知识,也包括办一家农业合作社所需的眼界和执行力。而这些,都有可能通过教育习得。

  人生有了跑道,人们就能决定跑向何处——有人走出大山一直往前,也有人重新回到大山。采访中一直陪同我们的县委宣传部长是“宁海模式”的第一届初中生,他说,如今宁蒗县至少三分之一的公务员都受过海安老师的教育,这批人大多奋战在宁蒗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这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这样一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每年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会投入教育;为什么在县城里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旁,从幼儿园到高中,不是已经招生就是即将投入使用。

  离开宁蒗前,我去第三届海安班的教室看了看。身穿统一校服的学生埋首在堆满课本的书桌上——这看起来和北京上海的高三学生没什么区别。不过相比后者,人生为这些孩子准备的惊喜,要大得多。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