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近日在多个引擎网站搜索“手持身份证照片”,均显示出大量真人手持身份证照片。图片中的人像清晰,所持身份证关键信息大多有打码或模糊处理,但仍有很多信息暴露,有的甚至在照片上附有个人电话号码或QQ号。(9月6日《北京晨报》)
手持身份证拍照,相关信息不经意间即被泄露,着实令人心有余悸。在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如此被轻易泄露,成为不法之徒获取不义之财的工具,凸显了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依法保护不足的现状。在个人身份信息的泄露无时不在,且引发多种违法犯罪的现实语境下,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防范“手持身份证拍照”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已是题中之义,刻不容缓。
正如治病需要找准病根方能对症下药一样,铲除“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泄露的孳生土壤,也需要从多个层面反思其深层次的诱因。首先,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随意将身份证照片传到网上,让信息的泄露开启了方便之门;其次,不法之徒觊觎他人钱财“无利不起早”的贪婪,让“手持身份证照片”成了窃取他人信息的便捷通道;再次,对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的依法打击远未形成常态,助长了“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泄露的蔓延。故此,遏制“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的泄露,必须在强化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和依法打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才是上策。
遏制“手持身份证照片”之信息泄露,须强化监管之责。监管不力,恶果难除。鉴于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涉及众多部门,相关监管部门不能相互推诿,甚至“踢皮球”。消极作为或者不作为式的执法,只能是为虎作伥。相关部门必须主动担当,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不满足于“下不为例”和“罚酒三杯”,以积极的作为,让“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泄露的防范大堤固若金汤。同样,作为第一道防线的网站,更要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甄别和监测,真正把好“手持身份证照片”信息泄露的第一道关口。
遏制“手持身份证照片”之信息泄露,须强化个体的信息安全意识。作为有责任的个体,公民个人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理念,时刻注意保护身份证照片信息的安全,避免其泄露。同时,公民个人更要强化依法保护自身信息的法治意识,一旦身份证照片信息被泄露,在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投诉举报的同时,如果有明确的侵权人,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筑牢身份证照片信息的安全大堤。
遏制“手持身份证照片”之信息泄露,须强化法律威慑。身份证照片泄露的信息,已成为不法之徒违法犯罪的主要作案工具,近期两名大学生因电信诈骗致死的极端个案,都与身份证信息的泄露相关,必须依法严惩。目前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依法保护,虽然尚未进行系统的立法,但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的完善,为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织就了恢恢法网,司法机关应及时“亮剑”,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从而确保法律的达摩利斯克之剑成为身份证照片信息的守护神。
河南日报:化名买车票戳中实名制漏洞 2014-01-14 |
警察佩枪阳光化队伍才过硬 2014-04-23 |
谢 佼:要像铁拳反腐一样治理庸官懒政 2014-12-08 |
张智全:微商骗局频现呼唤法治纠偏 2015-08-05 |
吴 江:专家号为何总被号贩子挂去 2015-09-23 |
圈点新闻 2015-12-30 |
辨脸治闯灯重在诚信扫描 2016-04-21 |
比限流更重要的是找回南锣鼓巷的文化味 2016-04-26 |
网约车服务亟须提高“双门槛” 2016-05-05 |
女大学生“裸持”借贷,监管不能裸奔 2016-06-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