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做这样的出彩中国人
李洪兴
//www.workercn.cn2017-06-2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惯了每次走过文化广场,都会抬头望向地质宫五楼那个窗口,通常灯一直会亮到后半夜。可是从现在起,我再也看不到那灯光了。”谈及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很多人至今难掩悲痛与失落。“国之大匠”“中国脊梁”“学术界的典范”……虽然办公室不再有他的光亮,但在人们心中,黄大年早已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被誉为“拼命黄郎”,回国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艰苦打拼,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有国外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黄大年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只争朝夕,在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兢兢业业,以百折不回、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起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丰碑。

  在科学研究的词典里,没有捷径可言。孜孜以求、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李四光在写学术论文时,曾因太投入而忘记回家。妻子派女儿去叫他,结果他正在凝神思考,偶尔抬头看到桌旁有个小女孩,继而又低头忙于写作:“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天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着急啦!”当对方叫出爸爸时,李四光才猛然发现是自己的女儿。“不疯魔,不成活”。甘于寂寞、奋力沉潜、认真敬业,才能以创新之姿攀登科研事业的座座高峰。

  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收获。从邓稼先慨叹“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到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要先走一步”;从吴文俊宣示“外国人做的我不做,外国人没想到做的我才要去做”,到袁隆平承诺“给我点时间,我让你地里多长座米山”,一代代科学家埋头苦干、永不言弃、誓争第一,在科学的田地里用心深耕,收获着累累硕果。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那种耐性和韧性,那种不服输、追求极致的精神品质,也感召着后来者砥砺前行,竭力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无私付出。

  喧嚣的时代呼唤内心的宁静。今天,有的科研工作者坐不住冷板凳,有的人一切只围着项目经费转,更有甚者,不惜为了名利舞弊作假,令科学精神蒙尘。人们之所以视黄大年为“大写的人,纯粹的人”,之所以称“布鞋院士”李小文为“扫地僧”,之所以把一生献给祖国科研的清华大学“高龄学子”当作“出彩中国人”,不正是因为他们抵达了求真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吗?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甘于寂寞、甘于奉献,为科学开拓、为真理献身、为梦想拼搏,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担当。

  哲人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像黄大年那样,以敬业精神书写生命华章,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高度,我们何愁人生不能抵达心中的远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