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傅 莹: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秩序”
//www.workercn.cn2015-08-0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国外参加论坛时,常听到的问题是:中国想向世界要什么?能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否要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对于一个1993年才停止印发配给粮票的中国来说,这些问题似乎来得太早。实际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是第一代成长中没有遭遇饥饿的中国人。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普通中国人更关心人均GDP,因为这才是决定生活条件的关键。

  不过,中国人并非对世界毫不关心,在对源于殖民时代的不平等世界秩序的自身体验中,中国人诉求包容和公正的理念更强烈。中国学者关心:什么样的秩序能更好地服务于21世纪世界的需求?

  应当看到,美国主导的现存世界秩序,对全球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也面临挑战: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凸显了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上的缺陷。在政治领域,西方坚持排他性的价值观并且试图在全球推广,不仅成绩寥寥,而且后遗症严重。在安全领域,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没能克服集团政治的弊病。例如在亚太地区,给人的感觉是,美国更加重视其盟友的安全利益,甚至将其凌驾于中国这样的非同盟国家的安全利益之上。

  更令人忧虑的是,它没能为许多新的现实挑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许多非传统和跨领域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地控制全球议程,而美国受制于国内外的诸多因素,其领导力常常差强人意。基辛格博士说,他现在思考最多的是美国还有多少时间和空间来维持现存秩序,并构思未来的新秩序。

  然而美国担心中国早晚会挑战它对世界的领导权力。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对世界权力争夺的种种猜度和担心属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并不认同世界权力争斗的逻辑。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坚定支持者,积极推动其宗旨和原则的贯彻实施。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人谈到中国试图挑战其领导权和秩序时,中国人会感到困惑。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鲍伊发现,在国际关系历史上,每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所发生的大事会改变整个世纪发展的轨迹,如17世纪的30年战争、19世纪的拿破仑战争、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们都是以冲突或者战争的方式实现权力的再平衡。现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能否摆脱这一历史轨迹并探索出大国之间相处的新模式?

  基辛格博士在《论世界秩序》一书中谈到国际秩序的重塑问题时认为,这是“对当代政治家的终极考验”。的确,在世界更加扁平、国与国依存度加深,对秩序又存在认知差异的情势下,也许国际社会需要考虑如何构建一个更宏大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秩序”构架,如同一把更大的伞,让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话语权。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并多次谈到“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引起国际社会的思考和共鸣。中国十分强调国际秩序中公平、公正、开放、平等原则的重要性。支持对现行国际秩序一切有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现实。但这些变革应当是渐进式的。

  建立“全球秩序”的共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要的是21世纪人类不应再次落入世界权力争斗的窠臼,而应增强秩序的公平性和各国平等受益,着眼于维护发展和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不仅处置传统问题,也能够应对复杂的新疆域挑战。

  中美作为当前秩序变革中的核心国家,应该避免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采取相互排斥的做法。应该有风险意识,避免相互刺激和指责。同时,中美应该更加强有力地支持联合国和东盟等地区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构建共识。

  秩序也好,体系也罢,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各国之间需要开展更加广泛的沟通。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更需要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政策和战略意图及时和清晰地传递给世界,从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全球秩序”应该是思想众筹和共同演进的结果,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和努力,这样才能确保21世纪成为一个真正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世纪,不要再犯20世纪多次出现的导致严重冲突的错误。

  (作者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