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美国又有人用“间谍”脏水泼新华社
劳木
//www.workercn.cn2017-11-22来源: 环球网
分享到:更多

  在美国时不时兴起的反华喧嚣中,诬称中国人在美从事间谍活动是不可少的内容,中国驻美记者常常被当成靶子,而体量最大的新华社美国分社总是首当其冲。这似乎已成惯例。

  11月15日,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向国会公布的2017年度报告中,点名新华社分支机构在美国迅速扩张,“承担了情报机构的一些作用”,“表面上是新闻从业者,但做的是为中国的信息战充当代理人工作的人。”他们给新华社记者扣了顶“在美国搞间谍活动”的大帽子,“依据‘却只有一点点:新华社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休斯顿和旧金山都设有办公室。这种说法很可笑。中美交往越来越多,中国人希望更多了解美国,适应这种需求,在美国增加些记者站,是顺理成章,把这与扩大间谍活动扯在一起,实在荒唐。

  对这种平白无故遭诬陷,新华社早有领教。2000年5月22日,华盛顿分社与房地产商正式签约,在华盛顿近郊买下一幢7层楼公寓,正准备乔迁。分社十几位同仁为工作和生活条件即将改善而甚感欣喜。岂料,一个无端阻挠的政治障碍突然横在他们面前。一家极右翼报纸《华盛顿时报》从6月21日起,连续发表文章,一口咬定新华社记者“从事收集情报的间谍活动”,说这幢大楼太靠近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给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不妨听听它胡说了些什么:

  新华社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西方观察家认为,它和中国国家安全部有业务关系,国家安全部是中国版本的“克格勃”,在国内负责安全,在国外进行间谍活动;

  通过位于395州际公路附近高地的这幢建筑,新华社可以秘密监视五角大楼人员往来情况,借此刺探军情,或在关键时刻干扰军事通信;

  如果天气好,可以借麦克风通过窗户玻璃细微振动,辨别出办公室人员讲话的内容;

  中国间谍可以利用新址的制高点,在解放军对台湾发动导弹攻击的关键时刻,以微波干扰五角大楼对外通信。

  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疑心生暗鬼的呓语。一些反华

  分子也乘机而上,大肆渲染,把本来是一桩平常的合乎法律手续的房产买卖,炒成了沸沸扬扬的“间谍”事件。

  我当时也在华盛顿任报社常驻记者。新华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刘江激动地对我说,“这完全是抹黑,纯属胡说八道。我们是记者,怎么能对五角大楼搞情报活动?”,他还说,“我们分社的人都感到好笑,这实在太荒唐了。同时也很气愤,我们天天埋头搞报道,辛辛苦苦为促进中美人民互相了解做工作,却被扣上‘间谍’风帽子,能不让人生气?”

  美国时不时冒出的反华活动,看似癫痫发作,呈偶发性,其实有迹可寻。这类“政治癫痫”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发生。

  一是对中国以攻为守。1999年5月7日,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国际舆论的谴责,陷入被动。5月25日,美国国会抛出长达872页的《考克斯报告》,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20多年一直对美国大搞间谍活动,窃取大量机密,包括7种核弹头和中子弹机密。当时就有专家指出,美国在这个时候制造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是想以此告诉世人,不光美国做了件非常对不中国的事,中国也做很多对不起美国的事,其目的之一是以攻为守,转移国际视线,从而擺脱被动挨骂的处境。

  二是大选需要。每逢大选,美国两大政党总要拿中国当砖头拍对方。2000年是大选年,共和党想方设法编造“中国威胁美国安全”的神话,轰炒“中国间谍热”,以此吓唬美国老百姓,证明克林顿政府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失败的,危险的。新华社于是成为党派斗争的靶子。实际上,大多数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他们的一派胡言。有人指出,这幢大楼原本是1990年德国统一前东德使馆馆址,冷战时期,美国都不怕,现在一个中国新闻机构进去,就这么担心?太虚伪。

  三是内斗加剧时。这一次USCC在给国会的报告中,除了重弾仇华诬华的陈词滥调,还首次对新华社指名道姓,找茬发难,其背景是对特朗普总统访华结果表示不满。特朗普没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在中国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同中国领导人达成很多共识,拓展两国合作领域,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大单,意味着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度将得到提升。这让美国那些不愿看到中美关系顺利发展和视特朗普为眼中钉的人不高兴,很无聊地骂特朗普向北京“磕头”,当中国人的“哈巴狗”。他们也知道螳臂难挡车,但好像不发泄一下,肚子憋得难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