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试行“新型学徒制”职教体系,能够“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缓解日益严峻的“技工荒”,扭转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不过,新学徒制度的出台只是第一步,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闯过利益关、体制关、社会评价关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12个省份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
在我国试行“新型学徒制”职教体系,一是希望此举能够“固本培元”,标本兼治,缓解日益严峻的“技工荒”,托举正处于转型艰难期的中国产业界顺利“过河”;二是希望借此改革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重塑“校企融合,面向市场,学以致用,生源充裕”的职教体系。新学徒制度的出台只是第一步,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闯三关”。
首先要过的是利益关。此前数年,受“技工荒”影响较重的“长三角”一带的企业与学校,尝试过类似方式,行之未久便戛然止步。原因就在于“政、企、校、学”四方利益都无保障。此次两部委发文,先是确定了政府出资补贴的责任,明确了对企业发放补贴的原则、标准、对象及方式,同时又确立了带徒企业在学徒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可以说为撬动制度齿轮运转提供了重要扭力。然而其中依然有需要明确之处,比如:方案将确定带徒导师补贴的权力放给企业自定,导师的津贴与带徒质量能不能实现平衡?学徒虽然不是在校生,降低了流动性,但是经过成熟培训后,如何平衡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徒出徒后的流动需求?这都是制度必须给予特别关切的。
其次,企业新型学徒制要过体制关。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在制度环境方面尚存在诸多短板。首先是相关立法付之阙如,特别是补贴资金安排,目前方案称由财政列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拨付,而在科教文卫预算捉襟见肘的现实下,职工教育经费本身是否充足,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职业教育环境问题。此次方案确定了学徒来源为新招工与新转岗工,这就部分缓解了在校学生进厂学徒流动性高的问题,但也同时增加了学徒定岗时的不确定性。另外从校企合作方面讲,为了让学徒技能能够相对全面,避免像全职职工必须完全服从流水线操作环节,还应当建立“学徒车间”或“学徒生产线”等,以便兼顾培训与工作。
最后是社会评价关。技工在社会中是否受到足够的尊重?虽然这是现代学徒制度本身无法回答的问题,却也无法回避。与看似较高的薪酬相比,技术工人面临着职业保障缺失的困扰,“手停口停”,工作环境差,职业风险高,职业前景狭窄,种种问题都必须从制度层面加以系统解决。
企业“现代学徒制”只是推动产业升级各项制度中的一环,但却凝聚了产业与教育改革双重期待,有助于我国产业在艰难升级中实现“弯道超车”。虽有困难,依然要勇闯三关。
劳动话题:高级技工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2011-03-29 |
马九器:“蓝领”培养事关教育更关经济民生 2013-01-23 |
白 阳:“高级学徒”悄然走红 2013-05-17 |
杨 伶:瑞士:不上大学为何也有出路 2013-12-06 |
东方网:琉森中国姑娘的笑脸 2009-11-16 |
李 妍:“两种高考”走出人才与市场对接第... 2014-03-25 |
马志刚: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 2014-06-25 |
中国教育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2014-06-27 |
周兴旺:推进职教转型升级,工会将更有“硬... 2014-07-03 |
新民晚报:明天的“蔡祖泉”在哪里? 2009-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