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这种震惊的感受,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中学生、小学生自杀或弑亲,我们这样震惊过;多名学生围殴一名学生,包括多名女生围殴女生,轮流刮耳光,并伴有扒光衣服等侮辱行为,令我们震惊过。印象中,因为学生打死教师而震惊,还是第一次——昨天,湖南邵阳邵东县公安局通报了一桩案情:当地3名在校生,其中一名还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入室抢劫当地小学宿舍,持木棒殴打一名女教师并致其死亡,抢走李某云手机及2000元现金。这起暴力事件几个细节表明这三名学生很可能认识被害人,知道其是该校老师。他们的作案目的很“单纯”,抢劫。
但是,除了一次次震惊,成人社会似乎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来应对,以至于同类事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频频发生。多数情况下,“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只是一个情绪反应,我们甚至缺乏能力,来比较准确描述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了”。悲剧发生以后,主事者只能重复一些人们耳熟能详、正确而空泛的概念,比如“引起重视”、“加强教育”一类。缺乏描述能力,是因为我们缺乏认识能力,还是缺乏认识意愿?邵东这起案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认识价值的东西?
对这3名学生来说,活着的李老师是他们抢劫的障碍,因此,他们的行为和动机可以概括为:杀死生命,取得钱财。大白天抢劫,被发现、被逮捕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对钱财即物质的渴求,压倒了自保。在杀死他人的生命的同时,他们连自身可能遭遇的后果都不顾——或许他们本来就没有自保的意识?
对生命的态度,在生命与钱财之间的取舍,只有这三名少年是这样的吗?物质至上,在成人社会里不是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吗?物质至上,有许多变体,它可以是政绩至上,也可以是GDP至上,更可以是升学率至上、分数至上,活生生的“人”和人性因此被忽略了。为了提高升学率,可以劝退差生,不让他们参加高考,歧视与敌视都懒得掩饰一下了,这不是在培育反社会心理和情绪吗?社会竞争,被简化为物质能力的竞争——最终结果是人的物质化。这个过程是人心变得粗糙、粗砺、乃至粗暴的过程,其极端状态则是对待生命的残暴和残忍。走到极端的是少数,走到极端是突发事件,是新闻。还有很多未成年人,还处在粗糙或粗砺的阶段。如果我们不能让这个过程停下来,很多未成年人从低级阶段粗糙和粗砺发展到“高级阶段”粗暴只是时间问题,其中极少数未成年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重复邵东事件。
邵东事件告诉我们,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先要问:现在的成人或成人社会怎么了?现在的教育怎么了?
路未平:不可忽视思想道德的“感化” 2009-12-16 |
黄 英:中专计算机室岂能沦为未成年人“游... 2011-07-01 |
刘武俊:“合适成年人”参与司法值得推广 2012-06-14 |
姚建龙:未成年人保护需要“空间扩容” 2014-05-05 |
郑州日报:未成年人保护需要“空间扩容” 2014-05-06 |
张伯晋:问题少年围殴同学致死,不能光赔钱... 2014-07-10 |
校园霸凌事件折射社会问题 堵住“黑洞”势... 2015-06-23 |
宋广玉:让“儒雅”成为未成年人的共同追求 2015-08-07 |
余祖欣:未成年亟需一堵坚实“防暴墙” 2015-08-17 |
余祖欣:别轻视了暴戾横行的校园“江湖气” 2015-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