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经济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贷款也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而要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短暂的便利之后,却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之中。面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一些精神“缺钙”的大学生陷入了“连环贷”的困境之中。这位年轻大学生的遭遇尽管只是极端个案,网络贷款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在互联网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贷款将大学校园当成了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围绕着网络贷款,已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利益链。
网络贷款不断侵蚀着大学校园,其具体“入侵”路径除了网络推销之外,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撒大网”,贴小广告、发传单;二是“赞助式宣传”。通过各类学生活动,获得相应的校园推广机会;三是“代理人推广”。通过校园代理、“眼线”等方式,拓展利益链,让一些大学生成为网络贷款的帮手。不管哪种推销方式,都会强化网络贷款的“好处多多”,却忽略网络贷款的弊端与风险。
笔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一位大二女生因为想上雅思培训班,家里又暂时难以支付昂贵的培训费,便通过网络平台贷款一万元。事后,这名女生及时觉醒,却为此损失了六千元钱。
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当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野蛮生长”的境地,亟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旦网络贷款“触手可及”,不可避免会刺激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在享受了网络贷款好处后,大学生不得不为自己的“轻率与糊涂”付出代价。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以外,通常不对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究其原因,在校大学生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银行一旦放贷难免会面临着“有去无回”的风险。从风险防范的角度讲,网络信贷不应该对大学生“低门槛”。可是,一些网络信贷机构明知许多大学生缺乏支付能力,却将在校大学生作为重点客户群。这种给大学生刨坑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一种商业陷阱。
许多大学生尽管已经在法律意义上成年,但他们并不具备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将在校大学生当成“摇钱树”,通过五花八门的手段诱导大学生“愿者上钩”,让他们在享受短暂网络借贷的便利后,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利益盘剥的行为,不能成为社会治理的边缘地带,而应加强市场监管,给其戴上“紧箍咒”。
说到底,互联网经济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贷款也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而是要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论是健全网络贷款的边界与规则,还是加强网络贷款的市场监管,抑或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只有提升违规成本,增强社会规范的震慑力和约束力,网络贷款这匹脱缰的野马,才会被套上缰绳。
祈乐纛:否认“慰安妇”无异于再次加害 2012-08-29 |
北 关:再不能任黑导黑车野蛮生长了 2013-07-12 |
崔文苑:P2P走远需先走稳 2013-12-02 |
王 洁:P2P跑路折射监管缺失 2014-08-18 |
中工时评:P2P网贷,又一个庞氏骗局? 2014-08-26 |
谭浩俊:P2P平台不能突破信息中介这条底线 2015-12-29 |
网络支付既要鼓励创新,又要规范发展 2015-12-30 |
苏竞翔:加强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 2016-01-13 |
宁静校园经不起脱缰网贷的野蛮冲撞 2016-03-16 |
网络贷款既要“紧箍咒”也需“预防针” 2016-03-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