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海上卫士”黄智斌
【故事】前不久,一艘塞拉利昂货船在汕头海门湾附近发生主发动机故障,在台风“山竹”的影响下,受到风浪冲击,9名船员命悬一线。一边是已达12级的瞬时最高风力,一边是只能支持3个多小时的油耗时限,再加上岸边竖着联排高压线,直升机无法以常规飞行角度接近。在这样紧急状态下,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部长黄智斌,毅然操控直升机,采用难度极高的倒飞方式接近货船,悬停甲板,最终救起全部船员,安全返航。
【点评】
恶劣的天气条件、有限的救援时间、复杂的现实情况……很多人评价这次救援行动时说,“大片都不敢这么拍!”实际上,这并不是黄智斌第一次上演“绝处救援”。2017年2月,黄智斌所在机组接到求助信息后,迅速飞往事故海域,当时风力达到7—8级,浪高4—5米,且遇险的船体已经严重倾斜。黄智斌与机组果断决策,迅速开展高绳救援工作。谨慎而大胆的救援持续了不到30分钟,机组就将11名遇险人员全部救上飞机,而此时,渔船已经开始沉没。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今,黄智斌已参与救助任务百余起,拯救了100多个濒临危险的生命。他为何能屡屡通过极限考验,完成救援工作?没有“两把刷子”的确不行:一个是无畏的勇气,一个是高超的技能。
勇气源自对职业的责任。“存在是因为被需要,有一天我们自己到船上,坐邮轮去旅游的时候,你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在那儿,你心里会安心很多。”海上救援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支撑黄智斌始终坚守的原因,就是责任。关键时刻的果断和勇敢,并不是因为他无所畏惧,而是心有牵挂,甘用自己的冒险换取他人的平安。
专业则得益于经验积累。过硬的技术水平带来的“高光时刻”,离不开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备勤。每年,黄智斌所在的救助飞行队要训练约900小时。被机组同事称为“完美主义者”的黄智斌,常常废寝忘食,带领年轻飞行员在岗位练兵中提升业务技能。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他也一直在值班,一天都没休息。贵以专,重在勤。主动梳理救援情况,既积累“救”的经验,又加强“防”的理念,从中提炼出浅显易懂的急救处理知识,走访、教育附近渔民,让安全救援融入生活和工作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他们不是孤例,更不会孤独。无数人如他们,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经历着浪尖掠过、风雨悬停,进退之间挑战自我的极限,在拼搏之中彰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