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温志渝正在介绍微型光谱仪芯片。记者 李星婷 摄
9月3日,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实验室,一块指甲大小的微型能量收集器正不易察觉地高速转动,把环境振动的能量转换为电能输出。
“这是微型能量收集器,可以将类似人体走路所散发的微能量,搜集起来进行手机充电。”重庆大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温志渝教授介绍,这是目前团队正在进行的集成微能源系统的研发,属当今前沿科技领域。
“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做”。这句话是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温志渝教授的座右铭,也是他从教30余年来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起步微型光谱仪研究
“光谱仪,是利用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此定性定量地检测物质的主要成分和元素。”3日,温志渝教授向记者回忆起多年来艰辛的科研之路。
今年65岁的温志渝是云阳人,高中毕业后成为返乡知青,并先后担任过乡村中学、小学代课教师。
极度偏僻、贫穷的山村,给温志渝极大的触动: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农村穷困落后的面貌。
1977年,温志渝参加了“文革”后首次恢复的高考,考入四川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进入重庆大学任教的他,90年代初期即开始关注国际上对光谱仪的研究。
“由于光谱仪的高度精确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卫生、安全等领域的检测中。”温志渝说,但大型的光谱仪不仅价格高,而且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于是自己开始起步从事微型光谱仪的研究。
然而,这个把大型光谱仪的功能浓缩在一个巴掌大芯片上的想法,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当时光谱仪的技术被国外垄断,更不用说要把各项复杂的程序写在小小的芯片上了。”温志渝说,在一次报告时,有人就当众说他异想天开。
不理会别人的质疑,温志渝带领着两个学生,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开始了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
2002年,攻克微型光谱仪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等多方面的难题,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微型光谱仪!“这不仅在国内领先,与国外的研究也是同步的,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光谱仪技术的封锁。”温志渝说,后来,这项研究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