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矢志不渝的研发情结
国产新一代高速动车组CRH380BL、时速400公里综合检测列车的研制成功,证明了中国高铁研发、制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国产高铁制造的成本。中国高铁企业在开始显现其特有的"后发优势"的同时,国外企业也越发关注甚至疑惑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
由于国内没有一家高铁制造企业拥有数字化协同仿真设计平台,以至于外国媒体在报道中一度质疑说:"中国高铁技术尚不成熟"、"没有经过充分的试验论证"、"中国远未进入高铁时代".为此,国内铁路行业专家纷纷指出,中国高铁要长足发展,必须拥有自主的设计验证能力,建立数字化协同仿真设计平台势在必行。
2009年4月,唐车公司下达任务,初步制定唐车公司数字化协同仿真设计平台的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李明高带领技术团队调研了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内外一流机车车辆厂的仿真设计平台,与国内外60多家软件公司进行了多轮技术交流,经过200多个日夜的艰苦论证,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方案是否可行,能否通过评审,团队所有人都很期待。当时国内同行也纷纷进行此项工作,这又是一次竞争,每一个人都在加油鼓劲,但我们坚信唐车人一定能行". 2010年,唐车公司组织国内科研院所顶尖专家对该方案进行了评审,"评审现场气氛紧张,专家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我们都为之捏把汗。"但最终,该方案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一位老专家说,虽然方案在细节上还有许多不足,但它展示出了唐车已经固化产品计算和仿真的理论、标准、规范和经验,初步形成企业自主的基础数据库和专家知识库,实现了基于仿真驱动的快速多方案设计能力。有专家当场指出,这彻底将唐车传统的结构设计模式升级为以产品性能指标评估为主、理论指导的设计新模式".方案顺利通过,李明高快马加鞭,组织公司多部门与各供应商进行了多轮技术和商务谈判,最终在不降低技术配置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唐车公司节约资金数百万元。
2011年,唐车公司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高速列车协同设计、仿真、试验一体化研发平台。
"现在过了3多年,时间不长,但回过头来看,当时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平台具备了结构设计、静强度与疲劳等关键技术协同仿真分析的能力"李明高很欣慰。
"中国高铁的竞争力不仅在于快,更在于要建立并推广自己的标准,树立中国品牌。"数字化协同仿真设计平台的建立,使唐车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跻身于国内机车车辆制造业一流行列。李明高希望,依托这一平台,中国高铁能够尽快地走向世界,在全世界叫响"中国高铁"品牌。
(何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