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林教授心中的“树”
//www.workercn.cn2016-05-10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树“文”

  在议政建言的舞台,林金星更多的是在林业领域发声,且不喜欢长篇大论,通常都是直奔主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林金星提出“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建议坚持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2014年他提交《关于加强林业科学基础研究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加强生态定位站、永久性实验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实现超前部署、重点突破……

  与这些专业的建议相比,林金星对于故乡采茶灯传承的建言毫不逊色,他持续关注7年,两次提交提案,就不同时期采茶灯保护传承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

  林金星的故乡是福建省龙岩市苏坂镇美山村,而故乡的采茶灯被他称为是“心中的乡愁”。

  “每逢有人结婚、有小孩满月,或是初一、十五农忙的时候,都能看到采茶灯表演。”离开家乡多年,这些儿时的记忆他从未忘却。

  但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谢世,采茶灯的传承让林金星十分忧心。2009年,林金星联合15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早日将采茶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龙岩采茶灯”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期间,林金星还主动请缨,与爱人林月惠一起,为来自龙岩的“申遗”小组咨询“申遗”程序、撰写“申遗”文本等事宜四处奔走。

  经专家的研究、论证,2014年“龙岩采茶灯”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鉴于一些地方存在“重申请,轻保护”的现象,林金星于2015年再次建言,提交《关于做好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岩采茶灯”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的提案,呼吁提升采茶灯文化内涵、加强采茶灯发源地保护。

  “作为采茶灯的故乡人,我有义务有责任为采茶灯做点事,期盼采茶灯早日走出濒危、走向兴盛。”林金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聊到采茶灯表演的时候,林金星突然想起,前两天他弟弟发来家乡的照片还没来得及看。他打开邮箱,边浏览照片边讲述采茶灯表演者的装扮,以及故乡的老宅。

  照片里的美山村真的很美,那里是林金星“植物梦”生根发芽的地方。儿时的林金星经常看到村民随手采摘一些叶子,在木桶中揉碎后投入河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河中的鱼儿就会翻白漂起。

  这种叶子的奇妙功能,让林金星很好奇。后来他知道这种植物叫“雷公藤”,有大毒,也有药效。

  林金星还聊起了他小时候读书的日子,“我上小学、初中,都是在美山村,那时我们村的学校就有800多学生。”

  “我家院子当时住了家族两三百人,小孩很多,晚上一吃过饭,就玩起来了,很热闹很开心。”林金星说现在美山村的宅子已经不住这么多人了,像很多古村落一样,不少老宅子“破损严重,需要保护”。

  对比以前老宅子高低起伏的砖墙,还有青石板,林金星认为现在新建的那些房子“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味道’”。

  “对传统村落,在保护的基础上还要开发。”林金星认为乌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它成功演绎了最古老与最先进的完美融合。”

  他认为“互联网+古村落”值得研究,对古村落文化大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要有意识地寻求差异性发展,挖掘不同的文化内涵。”林金星开始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

  也许林金星的下一个提案就是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

  他还谈了一些今年的工作重点,表示会多跑一跑林区,调研林区职工的待遇问题。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林金星会关注林权抵押贷款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

  因为白天忙着开会、讲课,到了采访的最后,林金星的声音已经沙哑,一直大口灌水。

  晚上10点20分采访结束后,林金星还要准备第二天到香山开会的资料。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