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今年的第五届“泛海扬帆杯”重庆创业大赛决赛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杨成兴的“野夫钓鱼”项目荣获一等奖,并拿到5万元创业扶持金。
连杨成兴也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个获奖的创业项目了。这些年,这名坐拥10多项专利的“发明达人”在创业路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我是90后,还有很多时间去追逐梦想,我不会放弃。”
“发明是从0到1,创业是从1到多,发明创业就是创造新希望和实现新希望的过程。”这名不久前刚被评选为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年轻人说,“把头脑里的发明转化为老百姓的日常所用,让大家生活更方便,这给了我极大的成就感。”
中学阶段就有多项专利
1990年出生的杨成兴,一度被众多媒体誉为“科技怪才”。
虽然成绩并不出众,但他从小就爱好发明。小学时他转了3次学,还曾留级,但也就是在小学期间,他开始表现出对发明创造的超常兴趣。
2005年,杨成兴进入重庆市复旦中学,此后,几乎每年他都会拿到区、市乃至全国科技类比赛的奖项。“同学们可能把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看得很重,可我觉得参加科技大赛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初二时,杨成兴一家住在鹅岭,在一家酒店做服务员的母亲上班很辛苦,下班回家时还需要爬坡,每天都很劳累,这让他动了心思,“做一双让妈妈不这么累的鞋”。
他找到足底的穴位图,不断地尝试,用废旧品制成了“多功能保健鞋”。乍一看,这种鞋子与其他鞋子没什么差别,但一穿上,不仅有一定的增高作用,还能按摩脚底穴位,按摩的强度还可以用按钮来调节。
有了这双鞋,他实现了“让妈妈爬坡时没那么累”的想法,并在2006年12月1日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授予通知书。
除了能增高又能按摩的保健鞋,他发明了可以唱歌的戒指、能打电话的相册、“生物磁疗仪”,这名“脑洞大开”的男孩还和同学尝试着弄出了“风车式旋转停车场模型”,并获得了渝中区区长创新奖、渝中区三好学生等荣誉。
2011年,杨成兴高中毕业。高考前,一些知名大学给了他优惠的自主招生条件,但仍需参加高考。而杨成兴坚持“不高考、上大学”,放弃了这些机会,带着自己的发明奖状和高中阶段的综合表现资料,参加重庆自主招生考试,成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杨成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拆掉寝室门,安装了自己设计的遥控语音自动门。
两个月后,他在学校创建了创新部,专门生产销售自己设计的自动遥控门设备,但由于成本较高,销路不畅,反而亏了5000多元,但这段“出师未捷钱先亏”的经历却让他从此踏上了发明创业的道路。
“发明创业者”的寻梦旅程
杨成兴在中学时期的一项发明,成为他此后创业的一个关键项目。
他发现,很多人长时间外出时,都困扰于家里的花草干死,于是他发明了“自动保湿节水花瓶”,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读大学时,他尝试向市场推介这项发明,研发出“环保智能花盆”。每周五到周日,他便在重庆的鲜花市场鲁祖庙摆地摊,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花盆。
一二十元的花盆并不昂贵,主人还不需要经常浇水,但他的花盆看上去并不精美,这款优缺点都比较突出的产品销售很不稳定,也没能让杨成兴赚多少钱。
他很快便放弃了这个前途未卜的项目,开始新的尝试。大学期间,正值重庆开始推出微型企业的一揽子扶持政策,杨成兴就申请成立了自己的微型企业——重庆新狼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政府4.2万元创业补贴资金。
他对此前的“环保智能花盆”再次进行升级,研究“有土水培”,花草的根能伸入水面,看上去别具一格。他希望,“土”能提供肥力,“水”能美化外观,从而开辟出新的装饰植物门类。
他就读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非常支持他的创业计划,给了他3亩土地作为培育植物的基地,还为他配备办公室和仓库。
杨成兴尝试在一些大型会议场所外摆放样品,吸引了不少老板的注意,但这次创业也很快宣告失败。因为有些急功近利,他的花草在尚未具备足够抵抗力的时候就被卖出,在商场吹空调风,很快就死去了。
与此同时,因为无法及时偿还信用卡借款,银行追债让他陷入官司,这次创业探索宣告失败。
杨成兴后来反思,除了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存活率,在处理财务、合伙关系等方面自己也欠缺很多。
大二时,杨成兴休学,到成都与人合伙继续创业。他将自己的创意再次进行升级,将“有土水培”放置于鱼缸之上,做成植物盆景,从而具备更强的装饰美化效果。
他还发明了多种颜色的营养液,既提供肥力,还增进美观。新的项目渐渐拿到了订单,有时一个月的销售额有四五万元。
“首先要生存下来,而不是一步登天”
拥抱互联网,让杨成兴打开了另一个创业领域。
2014年,他与人合作开办了互联网科技公司,计划从事互联网培训,“但钱都亏在装修办公室上,很快就玩不转了”。
他继续下一个创业项目,仍是基于互联网的,但也“未开业就关门了”。
杨成兴没有放弃,他参与创办了成都渔乐江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野夫钓鱼”,试图将钓鱼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搭建一个移动互联网上的智能渔具服务平台。
热爱垂钓的杨成兴再度拾起发明创造的“利器”,去解决各种问题,比如,如何通过移动终端自动统计钓者抛竿的时间和数量、比赛时不用人工去数钓上来的鱼……
和很多类似项目一样,目前,他和同伴仍处于“烧钱”阶段,“经常闻到钱烧焦了的味道”,但对这名已在市场海洋中浮沉多年的年轻人而言,创业和发明一样,已成为自己的人生标签。
如今,他至少有1个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还有两项商标著作权。其中,有土水培、智能渔具已经投入创业。“我是90后,生于一个崇尚挑战、勇于创业的时代,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他说,尽管自己此前的创业经历难言成功,“但我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创业可以有大大的梦想,但再大的梦想也要一步一步去实现,首先要生存下来,而不是强求自己一步登天。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积累,梦想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现实。”(记者 田文生 实习生 乔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