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南京有一个黑车司机孙晓经常被交警查,次数多了交警感到奇怪,就去她家“看看”,看到她的家境穷苦后,交警帮她找了一家饭店后厨工作,孙晓感激不尽: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生活了。
孙晓开黑车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被罚七八次,罚完又开。处理她的交警滕晓武得知她的家境问题后,巡逻时便特别留意各家店的招工信息,休息时也四处打听询问和托人,终于帮孙晓在一家饭店找到了后厨的工作。目前,孙晓已经在这家饭店工作了4年多,收入大大高于以前开黑车。她说,以前把交警当仇人,现在当亲人。
这个南京交警与前黑车主的故事令人感动,也给人启发。滕晓武用善意、温情、务实和细致使“黑变白”的做法,给我们,特别是领导干部上了一课。黑车违法,有危险,当然要依法处罚,处理时要铁面无私,但对此类“黑”,除了打,是否同时还有其它更好的管理路径?如在帮扶制度建设上让一些“黑”变“白”,让“坏人”变成好人,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奔向光明。如果更多的人,特别是当地负责干部能像滕晓武这样,到黑车司机家里走一走,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无奈,认真积极地帮他们摆脱困境,少一些硬碰硬的交锋和较劲,多一些心交心的恳谈和合作,多一些真诚有效而不失尊严的扶助,使“黑”变“白”,使“仇人”变亲人,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因为我们相信大多数人是善良的,希望生活稳定和改善,多数黑车司机不过是想多挣点钱养家糊口。这是我们看此类问题的一个基本点。我们要学习滕晓武,反复查处黑车这类底层劳动人民的“黑”,不能成为一种执法者的“快乐”或“成绩”,而对此要有悲悯之心和难受之情,并积极地为不再查处他们做些好事和实事。
曼德拉说:“评判一个国家不应看它如何对待地位最高的民众,而是看它如何对待穷人或一无所有的人。”评判一座城市的善治、良心和文明也是如此。社会的管理是需要严格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在制定和执行时也需要真情的温度。当前,特别不要以严格管理执法为由而一味刻薄、冷漠和无情地对待民间那些为养家糊口打拼的草根们,把人与人之间关系搞得冰冷如铁,一点温情都没有,这样做会使社会失去张力和弹性,执法的效果也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滕晓武不为孙晓找工作,很可能现在孙晓还在开黑车,与滕晓武仍是“猫与老鼠”的纠缠和撕斗,甚至矛盾激化,酿成恶果。
在依法治国中提升和鼓励“滕晓武”这类执法者的善意和温情,也可极大地减低因冷漠和无情而支付的高昂社会成本,减少社会不安和焦虑,增进社会公正和幸福感。
京华时报:调时间可弱化高考的非常态 2010-06-13 |
纪 玉:龙阳路黑车乱象太影响上海形象 2010-10-13 |
刘根生: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 2013-01-09 |
快评论 2013-03-28 |
李代祥:城市管理不应沦入“丛林法则” 2013-06-07 |
卞广春:同是城管人员,哪个笑得漂亮? 2013-11-12 |
李 平:依赖“绳器”不如完善交通设施 2014-01-28 |
中工时评:城市管理法治化应逐步推进 2014-03-05 |
郝 洪:治理城市顽疾核心在“人” 2014-05-09 |
南京日报:“梅花桩思维”该摒弃了 2014-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