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更要花在“刀刃”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是一个有效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协调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共存的矛盾,针对现实需要、提供精准服务,统筹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开拓资金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同时,也要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加力增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在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更要花在“刀刃”上,而其中的一个领域就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有助于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稳增长,又能改善民生、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可谓双赢。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财政的本质属性,正因如此,财政才往往被称作公共财政。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教育支出达8442亿元,增长1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达4462亿元,增长1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8547亿元,增长18.5%;住房保障支出达1338亿元,增长13.9%。上述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增幅,均远远超过财政收入增幅。
但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百姓对公共服务需求大的同时,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却存在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共存,要协调好这个矛盾,必须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提供更多、更好、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一是针对现实需要,提供精准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不能是粗放型、撒胡椒面的方式,这将导致效率低下、资金浪费。比如,一些地方建设了数量充足的保障房,但规划欠妥、位置偏僻、配套缺乏,以至申请者寥寥,不少房子空置。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要与群众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由此提供相应公共服务。
二是统筹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由于体制机制和实践操作层面的原因,存量资金“沉淀化”、资金使用“碎片化”,严重制约着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比如,在专款专用或重点支出挂钩的情况下,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就有可能造成资金与实际需要不匹配,有可能教育资金过剩了、医疗卫生资金却严重不足。为此,国务院已经就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做了部署,各地应尽快行动起来,把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统筹起来使用,通盘考虑、合理分配,以求资金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开拓资金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借力社会资本、借力市场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政府购买服务都是很好的选择。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PPP模式,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具有战略意义,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改革抓手。另外,推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当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涉及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需要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拿出智慧和勇气将其具体推进。
新华网:行政开支要服从于“保增长” 2008-11-05 |
新华网:行政开支要服从于“保增长” 2008-11-05 |
杨俊:改革财政与动员民间并举 2009-12-17 |
法制日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从体制上化解 2010-06-27 |
陈志龙:八万亿,让人振奋亦发人深省 2011-01-13 |
舒圣祥:政府采购与市价对标,才是“节约” 2012-07-10 |
何代欣:财政兜底养老并非“一包到底” 2013-10-31 |
杜 晓:政府购买服务监管还须强化 2015-01-06 |
百 合:“紧日子”更要精打算 2015-01-19 |
张子乎:财政资金怎能“睡大觉” 2015-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