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英国发起制裁俄罗斯的逻辑有漏洞
环球时报社论
//www.workercn.cn2018-03-15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在向俄罗斯发出的24小时最后通牒结束后,英国于星期三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法德美及北约都站到英国一边,西方与俄罗斯新一轮较量拉开了帷幕。

  本月4日,66岁的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和他的女儿在伦敦附近的一个商场接触神秘物质后昏迷,英国方面后来宣布,两人中了苏联时期的一种神经毒剂。伦敦于星期一要求莫斯科在24小时之内就事件作出说明,俄断然拒绝英国指控,指责伦敦的做法是“马戏表演”,要求英方提供毒剂样本,并承诺配合调查。

  英国宣布驱逐俄外交官等于堵上了两国沟通的大门。英国紧接着表示暂停与俄高层外交往来。北约的联合声明将这次下毒称为“盟国领土首次被神经毒剂袭击”,把事件性质拔得很高。

  暗杀作为曾被广泛使用的极端手段,如今已被国际社会普遍唾弃。揪出暗杀俄前特工的真凶,这是得人心的正义之举。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英国指控俄罗斯,证据并不充分,连英方自己都说,既可能是俄政府操纵了对前特工的谋害,也可能是该军用神经毒剂流传到了国外。英国在没有提供毒剂样本的情况下,要求俄对事件负责,并做说明,在逻辑上存在漏洞。

  英方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俄根据它的指令进行配合,这不像是对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恰当态度。最后通牒在冷战以后大多是大国对小国使用的,俄罗斯作为核大国会因此很不舒服,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谋害发生在英国的国土上,而且之前已经有过数名俄罗斯流亡者在英国被暗杀,伦敦方面的愤怒可以理解。英媒和西方媒体把怀疑变成声讨,一口咬定它们都是俄罗斯所为,但这些围攻毕竟是舆论层面的。而英国政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俄采取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了。它在国际法上存在缺陷。

  当下正值敏感时期,俄罗斯将在18日、也就是本周日举行总统大选,普京胜选连任本无悬念。英国的冲动做法和西方对它的支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一切可能与西方想影响俄罗斯的选情有关。另外“脱欧”给英国带来诸多困难和麻烦,也有人分析,梅政府很想转移一下舆论的注意力,多得一些民众的支持。

  不过给中国人最强烈的印象是,西方对俄的排挤又掀起一个大的排浪。西方对俄的敌意如此之深,随时会因为一个具体冲突而掀起海啸。为走向今天的多党选举体制,莫斯科付出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那些代价几乎白费了,俄重新回到了与西方严重对峙的深渊中。

  不过西方不太可能把俄罗斯压垮。英国大概高估了其外交制裁能够带给俄罗斯的触动,它对俄的经济影响力也很有限。西方对它的集体声援则很难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今俄债多不愁,既然爬不出深渊,俄罗斯人的回应是就地好好过日子。

  现在西方国家普遍脾气很大,对非西方国家甩脸色比过去更随意了。这不好。西方国家耍大牌的资本近年来不仅没怎么增加,很多国家还是下降的。我们的理解是,这是它们自信快速流失的一种特殊反应。

  英俄打外交战挺无聊的,我们更希望它们能够合作,把谋害俄前特工的真凶找出来。我们很想知道,都21世纪了,谁还在那样干,目的又是什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