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早在2014年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模式,直到今天,京津冀地区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谋求城镇体系、区域空间、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与布局;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建立跨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
“十三五”以来,京津冀区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铁路部门秉着协调发展,当好先行,全面加快、加强铁路基础网络建设,京张城际、京雄城际北京段开通运营,尤其是新建的京张城际(智能高铁)与百年京张铁路交相呼应,“轨道上的京津冀”离老百姓越来越近。
前不久,京唐铁路立起了“第一杆”——未来支撑这条“大动脉”平稳运行的四电系统集成工程接触网支柱开始架设,意味着这条高铁距离通车更近了。公路方面已经打通了京昆、京台等多条高速公路及一批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加之北京大兴机场的投入运营,北京进入航空双枢纽时代,便捷的城市交通,正全面影响着京津冀地区民众的生活。
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基本覆盖京津冀全部地区,城市内的地铁、公交,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智能先进的高速铁路,无不体现着交通网络的便捷。现如今,这里正逐步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