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上班所在地有没有食堂?租房成本高不高?上下班交通方不方便?子女能不能就近上学?去哪里休闲娱乐健身?它们都影响着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甚至决定他们是否留在当地发展。
据《工人日报》10月30日报道,上海闵行区委区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新时期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制定《闵行区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把“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全覆盖”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特色和亮点,着力为产业工人提供更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
自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在各级工会大力推动下,以对工人阶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为总体思路的改革任务正逐步在各地落地见效。上海闵行区提出着力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就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安居才能乐业。城市公共服务水准是影响产业工人能否安居城市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涉及交通、住房、就学、就医、娱乐、休闲等诸多方面,跟产业工人的生活、生存与发展需求息息相关。比如,职工上班所在地有没有食堂?租房成本高不高?上下班交通方不方便?子女能不能就近上学?去哪里休闲娱乐健身?它们都影响着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甚至决定他们是否留在当地发展。
尤其是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主体的农民工,在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更是渴望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此外,在产业工人聚集的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不完善、资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一问题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提案中有所反映。
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不完善,为产业工人安居乐业带来较大困扰,成为影响产业工人队伍稳定和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
改善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协调配合、群策群力。尤其是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拿出具体可行的举措,并落实责任到具体单位。有的地方已经探索出一些成功做法。比如,自2012年起,深圳、广州陆续实施积分入户政策,大量农民工通过这一渠道获得城市户口,解除了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今年3月上海出台《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公共服务建设。此次闵行区制定“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在强调区政府为保障产业工人服务主体的同时,还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氛围。
各级工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的牵头单位,在此方面更应主动作为。一方面应通过扎实调研,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真实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另一方面还可针对职工最忧心的公共服务问题,积极协调,通过自办或引入社会力量合办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深圳福田区总工会通过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在部分工业园区和商务楼宇办起工会大食堂,大大改善了职工就餐环境和餐饮质量,即是成功范例。
相信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协同发挥作用,产业工人就能体验到更多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