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朱昌俊:对官员年龄造假应该零容忍
朱昌俊
//www.workercn.cn2015-04-2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2月以来,山西有18名干部进入县(市、区)委书记考察预告名单。这些人中,7名干部的出生时间与此前官方披露的出生时间有一定出入,少则相差1个月,多则相差1年。(澎湃新闻网4月28日)

  有关官员履历中的年龄造假问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新闻。仅在山西,此前已经出现多例官员涉嫌年龄造假的例子。典型如山西省临汾市原纪委书记沈庆华因为年龄造假问题而被免职。而此次在致力于重建官场、走出腐败阴影的山西,新干部的的考察预告名单中,又出现多位年龄不一的官员,无疑耐人寻味。

  现在还难以确定这些官员“年龄不一”的具体原因何在,但近年来官员年龄造假的现象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今年2月份新华社有报道称,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修改三龄(年龄、工龄、党龄),篡改两历(学历和工作经历),骗取干部身份,几乎成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公开的秘密”。

  包括修改年龄在内的干部档案造假,缘何会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众多的分析中,干部任免的年龄门槛,成为一种常见的归因。不可否认,当前干部人事任免上的年龄要求,特别是干部年轻化的用人导向,确实会间接刺激一些干部年龄造假的冲动,但它并非构成年龄造假的必然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官员年龄造假的严重性质被低估,致使相应的惩戒措施滞后,“破窗效应”不断复制。

  官员年龄只是履历中的一个细节,但其作为官员最基本核心信息之一,关系到的已经不只是任用考察的程序,更涉及政治伦理的品质:官员如果连年龄都存在争议,又何以保证其为官的信用?

  除此之外,某些公共部门与公职人员的造假,往往衍生出对社会道德与规则的巨大破坏力量。我们常说官员的年龄造假不只是改动年龄这么简单,其背后更存在着档案、身份信息等各个环节的失守。相反,当官员有了改年龄的硬需求,又何尝不是对于强化制度建设的一种阻力?一些领域的乱象之所以难得到根治,恰恰在于某些官员有特殊需求,要确保随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而造假风行,特别是某些公职人员带头造假,往往会拉低整个社会对造假行为的道德羞耻感,会侵蚀正常的社会道德约束与规则刚性。

  打造阳光政府,树立政府公信,所对应的工作千丝万缕。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比如官员的年龄问题,甚至一些官员具有多个身份证的问题,这些其实是基础中的基础,应该零容忍。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公众从公开的履历信息中对比发现,这说明公示发挥了作用。年龄具有唯一性,一旦出现多个不同版本,说明不诚信行为已经发生,相关人士应该被追责。

  作为此轮反腐“重灾区”的山西,此前也是官员履历造假的多发区。对于年龄造假,山西既有过火速免职的重拳出击,也有“官员11次简历造假被警告,一年后平职调任”的追责不明。如今,对于新任免官员履历中的年龄问题,致力于官场重建的山西,相信会有更鲜明的态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