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陈 凌:以“四个没有变”认清经济基本面
——中国信心从何而来
//www.workercn.cn2015-11-3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是看绝对值还是看相对值,稳中有进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动车由高速逐渐转换到中高速,各种形式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次抬头。“东方雄狮退守到了悬崖边上”“亚洲巨人正在经济灾难边缘摇摇欲坠”……对于类似的片面解读,美国《福布斯》杂志感慨,误解和夸大就像一群秃鹰,盘旋在中国经济的上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同样如此。短期来看,可能有压力;放在更长周期来看,不过是波浪前进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弯道。因此,判断中国经济形势,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战略眼光。

  “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在菲律宾马尼拉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没有变”,正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的战略判断。

  数学上,一个点处于什么位置,可以通过纵、横两条坐标轴确定。定位中国经济航标,同样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把握。先看纵向。“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预计年均增长近8%,是世界同期平均增速的3倍;继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4年更是迈过“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门槛;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世界经济因驱动力衰减导致“心率过缓”、因投资和消费乏力导致“供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风景”引人注目。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看,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稳中有进的成绩单,足以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如果说,蹄疾步稳的速度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序幕,那么,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重头戏。这几年,从消费对经济60%的贡献率,到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从互联网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力量,到单位GDP能耗连年下降,无不表明,经济结构正在得到优化,我们正从“烟囱工业”向更现代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国新的经济引擎即将喷火”,加拿大《环球邮报》如此评价。

  再看横向。我国地域辽阔,产业体系完备,经济转型有很好的“蓄水池”和“减震器”。尤其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未完成,有差距的同时也意味着潜力。以城镇化为例。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6%,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有2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而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能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可以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足够厚的安全垫,有足够大的增长后劲。

  真金不怕火炼。我们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外汇储备连续九年稳居世界第一位,资金量充足。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铁路、保障房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加速进行,“互联网+”不断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同时,织就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连续两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以上任务目标、打响“呼吸保护战”……各项补齐短板的举措,为经济增长清除“卡脖子”环节、兜住网底。可以说,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并没有改变。就像有专家指出的,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不过是“临时的干旱”。

  形势清则方向明。不可否认,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下行压力依旧很大,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但无论如何,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把握“四个没有变”,我们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认清经济基本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顶住压力,继续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