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幻灯片

光荣与梦想 中国基础教育四十年

朱永新
2018-11-30 08:52:5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农家学童不再为辍学担忧了。视觉中国 供图

  引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40年前的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00多亿元。到了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27122亿元,增加了200多倍。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故事,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这背后,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恢复高考不仅拉开了中国教育改革大幕,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恢复高考制度意味着正常的教育秩序得到了恢复,为广大青年打开了走向成功的大门,更恢复了知识和教育的尊严,全社会出现了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其次,恢复高考制度,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巨大支持。

  但是,中国教育一直没有引起世界的关注,直到一个偶然的事件。

  2009年、2013年,上海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两次均包揽了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冠军。一时间,“上海为什么能?”“中国教育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许多人因此关注中国教育,不断追问。

  有着重视教育的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这些年来,用世界最快的速度推进了学前教育,普及了义务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国教育的悄然变革,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异军突起,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4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比例不足6%,近40年以后的2017年,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9.6%,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4%和88.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8%,均超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正朝着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努力。

  具体来看,30多年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教育经费有了新保障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更加明确,“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的目标,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就是其中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1978年,我国教育支出只有79.3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7.1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左右。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达到4%。2012年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大量增加的教育经费,在投入结构上也在逐步优化,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四个倾斜: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有了新发展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一直没有实现免费。2006年9月1日,经过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

  义务教育阶段彻底实行免费,对中国教育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改革开放40年乃至百年来中国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走了一条效率优先的道路,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重点与普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后,这个倾向得到了初步遏制。

  2004年,国家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几年时间里国家投入了100亿元建设了8300多所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农村学生入学路途远的问题。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办法。自2006年开始,采取招聘特岗教师等办法补充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师资。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016年,全国中小学生基本实现电子学籍管理,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的接入,从5年前的20%左右,增加到现在的约94%。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惠及400多万名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

  截至2017年,90%以上的残疾儿童享有受教育机会。8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全国237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约占全国总数的81%,11个省份整体通过。高考录取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7年的4个百分点内。

  学前教育与高中段跨越式发展,两块短板有了新延伸

  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

  200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1.17万所,3—5岁幼儿毛入园率35.4%。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国家部署,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到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始的2016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

  与学前教育发展类似,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80年的640万增加到2016年的1396.2万,在校生人数从1721万增加到3970.06万。随着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入学机会快速增加,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6.0%提高到2017年的88.3%。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经历了“从停滞中恢复”“在调整中发展”和“在创新中跨越”三个重要阶段,取得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中国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60%,成为中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官民并举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有了新深化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择校热等问题严重,社会对于教育的不满也日趋严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此同时,民间的教育改革探索也应运而生。从魏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到刘京海引导工人子弟的成功教育,从江苏洋思的课堂变革到山东杜郎口的课改实验,从邱学华的尝试教育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从裴娣娜的主体教育到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吴鸿清的伏羲教育等,从清华附小的“主题教学”到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与专家、教授纷纷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其中,以行政推动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改革、以专家引领为主要特征的“新基础教育”和以共同体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新教育实验”各具代表性。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目前,高中各个学科的素养标准已经研制完成,将对深化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

  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基础教育的品质。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教育在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93年,《教师法》颁布,其中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1994年至2000年,国家实施了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的“广厦工程”,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较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两番多。

  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启动“百万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专门成立了中学校长培训中心。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带动下,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长期得不到高质量培训的情况得以扭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许多新的举措。如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推进交流轮岗,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等。

  经过多年努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学历层次得到提升,1998—2015年,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例由12.8%提高到93.79%;具有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比例由11.4%提高到82.5%。截至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39万人。其中学前教育20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918万人、高中阶段(含中等职业教育)254万人、特殊教育5万人。他们工作在50多万所学校,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

  40年来中国的教育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中国的教育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普及教育到均衡发展,再到内涵发展,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中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看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教育的需求与我们教育自身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看到中国教育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如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大,应试教育的做法仍然有很大市场,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学前教育的教师严重短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然不足,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对未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不够、准备不足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唯有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快递员维权遇困境 工会援助促和解

    伴随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大众消费模式的转变,快递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有些快递公司用工管理不规范,不少快递员在维权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2018年4月,曾某来到合肥市职工帮扶中心寻求法律援助。职工帮扶中心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详细地了解曾某的主要诉求和现有证据。

  • 把握工会组织的新使命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全总改革试点方案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每到一地考察都深入基层看望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亲临全总机关与劳模代表座谈,给“郭明义爱心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 奋力开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思考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 准确理解劳务派遣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解析,能够帮助广大劳动者准确理解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8年2月,四川省达州市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时

访谈

文献

  •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形象不仅仅取决于其族群的基因,更是由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决定的。风俗和律法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风俗和律法呈现和塑造了不同的人的形象。在古罗马法、中世纪欧洲法、传统中国法中,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权利和义务。而现代法律制度则预设了“理性人”的形象,每个人皆因具有理性而享有在法律眼中的平等,对自己的人格和财产享有排他的支配和控制权、与另一“理性人”达成的合意享有视同法律的效力,并应当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 加了封印的古诗 如何与我们的当下建立联系

    “为什么要读古典诗歌呢?我们没有生活在轴心时代,只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前段时间,在北京一处胡同里的小众书坊,刚过不惑之年的黄德海,好像给他一壶酒,就完成了“伶俜、清瘦、见面就喊喝酒”这句诗的演绎。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