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11月30日,海军第十六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起航。在编队中洛阳舰的站坡队列中,头戴飞行头盔、身着蓝色飞行服的飞行员精神抖擞、坚毅从容。这是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团第9次派出机组执行护航任务。
作为全军第一支舰载直升机部队,该团一代代官兵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30多项第一,填补了我军历史上58项空白,实现了从岸基走向舰基,从近海飞向远洋,从担负一般运输救护任务到执行搜反潜、超视距引导攻击作战任务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奋飞不迷航
组建近50年来,一代代舰载机人经历了众多重大任务的考验——1985年,他们圆满完成南极科考建站任务后顺访阿根廷、智利,成为新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海军部队;2002年,他们参与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任务;2012年、2013年,参加“海上联合”中俄海军联合演习。
执行远洋护航任务多、访问国家多、参加联合军演多,成为该团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不管在哪里执行任务,任务临时党支部的随机教育和实践活动,都是官兵的精神依靠。” 政委姜阳说。
这些年来,该团官兵已经形成传统,只要领受任务,个个都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团雷达分队长宫本礼,在孩子出生当天随编队出海,他将儿子的小名取作“护航”。任务繁重时,有的飞行员一年中有近300天在外执行任务。
多年来,全团官兵先后拒绝地方高薪聘请上百次,无一人因外界干扰提前停飞改行,无一人向组织提条件,所属团队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敢向深海行
2009年9月,上级命令该团某型直升机两架准备执行下一批次护航任务。该型直升机刚列装不久,飞行员还不具备执行远洋任务必需的夜间行进间着舰能力。
夜间行进间着舰是舰载机训练的“高风险课目”,技术要求极高,特别是飞机下滑进入甲板的方位、速度和高度必须精确,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到舰上建筑物,甚至滑出甲板掉下大海。
据美国安全中心统计,舰载机飞行员的事故率是宇航员的5倍、喷气式轰炸机飞行员的10倍。
一次,在与外军联演时,团领导向一名外军机长讨教夜间行进间着舰技术,对方耸耸肩说:“无可奉告,只有上帝知道。”
面对困难,任务机组立下军令状,先后解决30多个飞行技术难题。4个月后,我舰载直升机夜间行进间着舰取得成功。
在一次外事活动中,团领导与这名外军机长不期而遇,得知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那名机长惊讶地问:“你们是怎样在这么短时间内破解难题的?”团领导笑了笑说:“也许是你们仁慈的上帝给的启示吧。”
如今,该团所有作战编组对拥有着舰平台的海军舰艇,均具备昼夜间行进着舰能力。
2012年7月17日,中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首次深入索马里境内,接护被劫持19个月的台湾籍“旭富一号”船员。在风力8级、浪高6米的危急情况下,程文刚、禚玉峰机组冒着夜幕降临、随时可能被袭击的危险,先后飞行6个架次,安全救援26名中外被劫船员,受到总部、海军的通电表彰和记功奖励。
惊天第一着
2009年8月6日,航行在曼德海峡的我国商船“振华25”遭遇疑似海盗船只。接到命令,机长刘进坤驾机直飞曼德海峡,在海盗船只和商船之间低空盘旋,逼迫海盗远离商船。
随后,直升机降落在补给舰上,在没有地勤保障人员、不关车的情况下,迅速加油完毕,直升机离舰重返“振华25”上空巡逻。
此次着舰、加油、起飞耗时仅10分钟,创造了该型舰载直升机列装以来,首次无地勤保障着舰不关车应急加油、直升机前出距离最远等纪录。
平时科学艰苦的训练使得飞行员们经受住了重大任务的考验。2012年中俄联演活动中,该团3个机组在风速9级,浪高8米,大大超出舰载机起降条件下,凭借高超技艺,在风浪中突破前行,与编队圆满完成合同演练任务,受到了俄军同行的高度赞誉。
2013年10月下旬,该团派出机组参加海军“机动-5号”实兵对抗演习。西太平洋上,参演舰艇编队激战正酣,某舰突接报告:“发现不明潜艇回音!”
“舰载直升机紧急起飞,对可疑海域进行搜索!”带队的崔敖副团长迅速前出,低空抵近目标海域,在海况不佳情况下成功收集编队航路水下情况,为整个编队破障进击打开了出路。
大洋浪涛见证了该团砺兵深蓝的航迹,近3年来,他们探索出了“反潜机与水面舰艇协同反潜”、“护航反潜”等10多种战法。全团先后有7人荣立一等功,120人次荣立二等功,团队多次被总部、海军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基层建设先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