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吴宇桢
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对“黑海钥匙”克里米亚的民众而言,公投让他们面临向东还是向西的抉择。同样,是否接受克里米亚成为俄联邦的一部分?抉择也摆在俄罗斯面前。
对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绝不是简单的存在,它们的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历史纠结,从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名字的意味就可见一斑。辛菲罗波尔,在希腊语中意为“有用的城市”,取名的正是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8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巡视4年前纳入沙俄版图的克里米亚半岛。当时的克里米亚总督格里戈里·波将金在女沙皇途经之地两侧竖起木板,画上精美的风光图,以避免克里米亚荒芜的景色打扰沙皇的好心情。
事实上,南下夺取黑海出海口,打通通向地中海的航道,提升军事辐射能力,一直是俄罗斯历代统治者的重要目标。在血与火的战争之外,抉择和被抉择,这把“黑海钥匙”的命运几度流转。1954年2月,为庆祝俄罗斯与乌克兰结盟300周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签署命令,把当时的克里米亚州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从俄罗斯划入乌克兰。而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显现,一度令俄乌两国剑拔弩张。1995年,克里米亚一度宣布独立。但俄方为避免刺激乌克兰,没有明确表达支持,公开宣称克里米亚问题为乌克兰内政。
如今,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升级,克里米亚又一次成为大国博弈的牌局。美欧等西方国家此前表态,公投“非法”,不准备承认公投结果,威胁启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而俄罗斯则称,将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并对西方的制裁采取“报复”手段。分析认为,依照西方多国和俄罗斯先前释放的信号,制裁可能是双方互博的一种方式。美欧或许会拿军事合作开刀,而俄罗斯可能会在天然气上做文章。
回望历史,似乎有另一种可能不该被淡忘:克里米亚乃至乌克兰能否成为有关方面和解的桥梁?然而,审视现实,美国和俄罗斯对于乌克兰有着不同的战略考量。对美国来说,借机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维持自身霸权是一贯立场,理解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心理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主动选项;而对普京而言,倾听对手美国的想法恐怕也远不及彰显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诉求那样强烈。
这不是克里米亚第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克里米亚,不只关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博弈,不只关乎西方与普京政府的僵持,更关乎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纵横捭阖。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当前的最大考验或许“不在于绝对满意,而在于得到平衡的不满意”。而无论抉择还是被抉择,“黑海钥匙”的命运将深刻影响国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