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CFP
制图:邱玥
本该红火的演出市场并未如这个夏天的温度一样火热,“节俭令”颁布两年来,一些原本就走市场路线的演出机构日子更加风生水起,而另一些曾靠“吃政府饭”过活的演出团体却以关门大吉的结局收场。“挤泡沫”让演出市场在总体遇冷的情形下又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也让原本带有泡沫的繁荣逐渐回归理性。拐点到来之际,一些演出院团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该怎样调整来适应市场?
1、市场进入“阵痛期”
张小帅(化名)是青岛市李沧区一家演出公司的演员,虽然刚入行五年,但他已经感觉到“行业在变”。“收入下滑很明显,现在过得有些苦。”说起如今的日子,张小帅唏嘘不已。他说,他所在的公司原先靠“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他每年能赚十几万元,有四十多场演出。“过去会参加很多公司的年会,有时候一晚上走两个场子,赚双份的钱,但这一两年演出次数明显减少。”张小帅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只能完全依靠市场,“有活儿就接,不管多少钱。”
和张小帅处境相同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演出公司有大小数十万家,此前有一半以上的演出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买单。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下,行业受冲击非常大。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演出市场总收入323.74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同比下降39.6%,舞美工程企业总收入下降28%。另据北京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我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规模达到88.26亿元,同比下降5.7%。政府购买演出、企业赞助包场和旅行社团购这三方面资金正不断被削减。
持续多年繁荣后,国内演出市场出现下滑现象,让几乎所有从业者都猝不及防。这场寒流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是“文化产业市场走向理性必须经过的一个阵痛期”。他认为,长久以来,很多文化单位都是吃着政府饭,依靠财政购买存活,这并非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在国家收紧“三公”支出后,演出市场经历着从依托政府到向大众消费转换的过程,不适应大众消费和市场节奏的企业很可能就会被淘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大士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演出市场的总体遇冷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表现,这对演出行业来说是长期利好。“现在的演出团体要想存活下来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遇冷是将以前存在的泡沫挤破的过程,以后的市场将更加透明、规范。”李大士说。
2、民营演出缘何逆市走高
那些曾依靠政府、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存活的演出公司如今过上了苦日子,这其中不乏多个“中”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以往每年仅政府活动性质的演出就有20多场的北京管乐交响乐团在这场风波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北京管乐交响乐团负责人周勇告诉记者,该乐团往年政府性质的演出占其所有演出的30%左右,而且利润很高,如今却不得不“断臂求存”接商演,且演出利润很低。
许多大型国营演出公司和剧团正在苦苦思考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冬,而多年前就已经完全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却早有了厚厚的棉衣,在一片下跌声中反倒逆势增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整个行业要健康良性发展,文化企业不能一直靠政府养活。”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公司总裁刘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并不依靠政府资源的开心麻花,一直以销售散票为主,演出市场化程度很高。禁令的出台不仅没有对其造成冲击,反而让他们更加如鱼得水。“前年演出大概是400多场,去年增加到了700多场,收入达到1亿多元。”刘洪涛说。
民营演出公司之所以能在演出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逆市走高,除了因其已多年依赖市场,满足大众需求之外,与其合理的票价也不无关联。刘洪涛告诉记者,开心麻花的演出票价一般最高三四百元,还有一些几十元的低价票,如果参加网上团购的话,价格还会更低,老百姓消费得起。
和开心麻花感受相同的还有怪咖剧团。“完全没有影响,反而可以让我们在市场上更公平地竞争。”怪咖剧团艺术总监孙恒海认为,从前国营剧团和演出公司依靠财政占有雄厚的资源和市场,这对整个文化产业而言并不公平。
开心麻花、嘻哈包袱铺等“草根”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嗅觉很灵敏,机制更加灵活,节目也很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李大士表示,禁令的出台的确让很多靠政府过活的演出经纪公司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稻草”,大量这类的演出公司也纷纷倒闭,而另一些偏重市场运作的演出公司则普遍运营良好,这样的调整对市场来说是件好事。
3、练好内功才能拥抱市场
一方在思索如何度过这个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天,另一方却在红红火火地赚钱。禁令之下,演出市场俨然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演出业的拐点到来,也迫使不少演艺公司走上转型之路。
“禁令出台之初,京演集团受到很大影响,许多政府性质的演出都没有了。”北京演艺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王振岭回忆说。在这种困难情势下,京演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进行调整。“我们开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创新,今年是公司成立五周年,我们根据市场需要专门策划了‘梦想成真’演出季,可以说一台比一台效果好,观众也很满意,有的演出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
“对于那些原本有政府支持的国营集团而言,走市场化道路的确很坎坷。但国营演出公司在存量人才和固定资产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把这些优势用好,转化为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有利条件。” 魏鹏举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分析,禁令之所以对一些企业冲击很大,主要在于其之前的市场定位不正确,有些国营演出公司的节目没有从满足更广大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设计。“现在消费者出现了代际转换,观众不再只是原来的‘50后’‘60后’群体,新一代的‘80后’‘90后’已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这意味着节目要适应更多新的观看需求。”他同时表示,演出市场也要主动培养观众的消费习惯,打造更多固定的受众群体。
拥抱市场的过程是痛苦的“断奶”过程,没有了政府的支持,许多国营演出单位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据金元浦介绍,从国外经验来看,许多剧团资金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市场,比如卖票获得收入;二是通过慈善捐助;三是政府扶持。“结合我国国情,一些代表国家最高演出水平的单位还是需要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本报通讯员 赵 鹏 本报记者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