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运用邓小平改革思想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为进一步丰富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改革的历史地位
尽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然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真正理解和真正觉醒,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改革历史地位和本质属性作出深入揭示和科学定位的,则首先是开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邓小平。
邓小平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深刻揭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从制度自信和制度改革有机统一的高度,深刻揭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他指出:“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从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时代主题新转换的高度,深刻揭示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他高瞻远瞩地强调:“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从改革所涉及问题的根本性和广泛性高度,深刻揭示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带有革命性的变革。他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进行改革?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明确指出:“当前,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对改革的本质和地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揭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长期的,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重要法宝。这些重要论述,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高度,赋予改革以更加深邃的时代意义。
关于改革的总体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制度改革和国家治理问题的,毫无疑问,首创者是邓小平。
在邓小平改革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制度改革和国家治理的重要论述。第一,科学揭示制度问题与思想、作风问题的关系,他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第二,科学揭示制度改革的原则与方向,他指出,改革不是改向,改革不是要丢掉社会主义,而是要使社会主义更好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第三,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髓与真谛,他指出:改革的目标就是“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第四,科学揭示制度改革的规律与趋势,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提出一个重要论断:“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确定,正是对邓小平关于制度改革和逐步定型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就如何理解和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明确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前提是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揭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相互联动、实现整体效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新运用新发展,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