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告别城市“看海”得补上短板
王 晋
//www.workercn.cn2016-07-21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一直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地下排水不畅、地铁防涝措施不足、地下管廊建设迟滞,既折射出一些地方错误的政绩观,更呼唤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需要尽快补上

  7月19、20日,北京发布暴雨预警,华北地区不少城市也遭遇暴雨袭击。电视上、网络中、朋友圈里,到处都开启了“看海模式”——城市内涝严重,暴雨把城市变成了汪洋。我们向那些日夜坚守在防汛抢险一线的人们致敬,但也要反思关于城市“看海”的诸多问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暴雨来袭时,城市是如此的脆弱。当城市主干道变成河道、有些城市公共交通完全瘫痪的时候,总觉得城市建设缺了些什么。

  在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一直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高楼林立、场馆齐全、高架桥如长虹,城市的“面子”光鲜亮丽;但地下排水不畅、地铁防涝措施不足、地下管廊建设迟滞,城市的“地下”问题不少。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看来,地下管廊建设投资甚巨,把钱花到百姓看不到的地下,不如把“面子”做好。殊不知,城市建设理应遵循的理念是重“里子”才能长“面子”,失“里子”则会丢“面子”。说到底,这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只想着给城市涂脂抹粉,却忘了地下的城市管廊更是民生所系。

  暴雨考验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也考验着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城市内涝严重时,打开井盖有助于排水,却因缺乏相应的警示,给行人带来极大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杭州、太原等城市在井盖里加了防坠网,这种务实的措施不失为一种创新之策,值得推广。此外,有些城市加大预警,提前防范,一些单位灵活调整上下班时间,减少出行密度,降低交通压力,也能有效防范灾害。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不少北方城市天气干旱,缺乏应对洪涝灾害的经验。7月19日,山西太原、河北邯郸均遭遇强降雨,太原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部分公交停运,居民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在暴雨中,如何确保公共交通不瘫痪、道路交通基本顺畅、保障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场供给和价格稳定、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好预案,精心安排。同时,及时把雨情、出行隐患路段、正确避险措施等信息有效传播出去,防止传谣信谣,也能给人们吃颗“定心丸”。

  内涝凸显了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加快地下管廊建设,才能尽快补上历史欠账。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专门部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一建设既能拉动投资,又能补上民生短板,可谓一举多得。在今年的暴雨考验中,不少城市的脆弱说明这一建设还在路上。只有以利长远的精神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才能让城市不再“看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