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章杰
章杰观点
实践证明,高举劳模旗帜,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创造,是“劳模助推行动”取得实效的根本;提高劳模素质,优化劳模结构,扩大劳模覆盖面,是“劳模助推行动”取得实效的基础;丰富劳模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引领作用,是“劳模助推行动” 取得实效的关键;重视劳模工作,关心劳模成长,营造发展环境,是“劳模助推行动” 取得实效的前提。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努力编织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湖北省襄阳市,一个名为“万名劳模助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行动”正在蓬勃开展。这场活动的起因源于2012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赋予了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了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从2012年11月开始,襄阳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了“万名劳模助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行动”(简称“劳模助推行动”)。他们认为,开展“劳模助推行动”是引导职工积极投身转型发展、加快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体现,是工会组织服务大局、展示作为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这场行动中,襄阳市总工会提出:力争3年内,全市各级劳模达到1.5万人;80%以上的劳模开展结对互助活动,70%以上的企业设立劳模示范岗;创建劳模车间400个、劳模班组1000个、劳模示范岗2000个、劳模示范培训基地20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300个;企业参与劳动竞赛率达到95%以上,创新成果不低于1000项。
日前,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襄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章杰。请他介绍了襄阳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助推行动”的主要目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等。
谈到为什么要推出“劳模助推行动”,章杰说:
劳动模范工作在各行各业,生活在劳动群众之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示范作用,是工人阶级的闪光群体。通过劳模的影响和传播,让广大职工了解“两个中心”的地位,“四个襄阳”建设的内涵,未来襄阳发展的远景规划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职工肩负的责任和任务,激发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襄阳市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0391家,其中国有企业工会组织259家、非公企业工会组织9112家,工会会员有113万人。全市有各级劳模10695人,其中全国劳模43人,省部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43人,市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98人,县级劳模1465人,企事业单位劳模7946人。襄阳市总工会积极探索“万名劳模引领百万职工建功立业”的做法,得到全总、省总和市委的充分肯定。
谈到襄阳“劳模助推行动”的主要做法,章杰介绍说: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营造政策环境。市总工会在总结以往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职工队伍变化,对“劳模助推行动”基本框架进行了全新设计,制定出台了“1+10”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1”即《关于实施“万名劳模助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行动”方案》,“10”,即制发了10个配套执行文件。
二是注重载体设计,强化活动引领。整个行动突出开展“十项活动”:广泛开展“认清当前形势、担当历史使命”活动;开展劳模选树活动,按照统一命名名称、统一选树标准、统一表彰时间、统一管理帮扶的“四统一”要求,每三年评选一次市级劳模,每两年评选一次县级劳模,每年评选一次企事业单位劳模;开展劳模结对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劳模与职工“结对传技艺”、与班组“结对创建工人先锋号”、与岗位“结对创建示范岗”、与科技人员“结对创新技术”、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传承劳模精神活动;开展劳模走进百姓活动;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开展劳模献计献策活动;开展劳模比武练兵竞赛活动;开展劳模安全生产创建活动;开展劳模素质提升活动。
三是注重机制建设,确保顺利推进。首先是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市、县两级工会把“劳模助推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市、县两级地方工会把“劳模助推行动”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工会工作经费预算,每年投入达500万元,全市有248家企业将此活动经费纳入预算,仅去年就拿出了2976万元。再就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市总把各地“劳模助推行动”纳入工会重点工作年度考核,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评先;将“劳模助推行动”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
在襄阳采访时,记者来到湖北省劳动模范、国网襄阳供电公司配电三班班组带头人娄先义的创新工作室。在这里,他带领20余名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取得国家专利13项,推广先进技术20多项,其中5项在全国推广。在娄先义的影响带动下,襄阳供电公司又相继建立了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
谈到开展“劳模助推行动”取得的主要成效,章杰告诉记者:
一是劳模队伍结构呈现新变化。通过开展劳模评选活动,全市劳模队伍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三多”,即:一线劳模增多、非公企业劳模增多、党员劳模增多。
二是劳模创建活动内涵得到新拓展。在各级劳模的示范引领下, 紧扣企业与职工需求,突出时代特色,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极大地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劳模个性班组创建日趋显现。全市共涌现“学习型、管理型、创新型、效益型和安全型”劳模个性班组510个;劳模车间创建效益显著。在创建的211个劳模车间中,共开展各类劳动竞赛1227次,年创效22.3亿元,平均每个车间创效1059万元;劳模示范岗创建主题鲜明。全市共创建劳模示范岗951个,且非公企业成为创建活动的主体;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果丰硕。全市共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31个,取得创新成果403项,已获得国家专利123项。
三是劳模示范引领职工创新呈现新气象。在劳模引领职工献计献策方面,全市有248家企业在劳模示范引领下,组织职工开展献计献策1040次,共提合理化建议12704条,创经济效益2.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创效111.7万元,均高于全市企业平均水平。在劳模引领职工开展“五小”活动方面,全市有275家企业在劳模的组织带领下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节约”活动3769项,创效2.88亿元,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四是新时期劳模精神得到新传承。在劳模示范引领下,通过开展职工创新能力培训、劳模宣传、劳模走进百姓、安全生产等系列活动,使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真正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正能量”。全市先后评选出“金牌工人”320名、“首席技师”413名、“首席员工”756名、“专业工种带头人”1536名。
章杰最后说:
实践证明,高举劳模旗帜,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创造,是“劳模助推行动”取得实效的根本;提高劳模素质,优化劳模结构,扩大劳模覆盖面,是“劳模助推行动”取得实效的基础;丰富劳模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引领作用,是“劳模助推行动” 取得实效的关键;重视劳模工作,关心劳模成长,营造发展环境,是“劳模助推行动” 取得实效的前提。
在营造社会氛围上,需要进一步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助推行动”的实践充分展示了我市劳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的风采,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楷模。
在劳模典型选树上,需要进一步突出示范引领和扩大基层劳模比例的原则。从“劳模助推行动”开展情况来看,一线职工劳模比其他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
在服务发展大局上,需要进一步树立劳模与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劳模是推动发展的实践者,也是成就梦想的实干家。劳模和职工只有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始终把个人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才有坚实的根基。(素描:法明)